关于印发河南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 2019-06-24 18:0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实施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9〕39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6月13日
河南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8〕93号)精神,加快破除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障碍,稳定和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扩大和升级重点领域服务消费
(一)挖掘旅游消费潜力。实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五大提升(旅游服务、旅游交通、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旅游管理提升)工程,持续提升“老家河南”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入境游提振行动,积极争取144小时跨省域、跨口岸过境免签等政策。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支持4A级以上山地旅游景区建设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持续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鼓励发展租赁式公寓、民宿等旅游短租服务,有序引导非标准住宿行业发展。支持豫菜宣传推广。鼓励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合作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优化休假安排,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错峰休假。
(二)拓展文化消费空间。推动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郑州、洛阳在信息平台建设、补贴模式、企业联动等方面先行先试。支持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发展。持续提升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文化活动影响力。出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有序推进隋唐洛阳城、宋都古城等保护开发及大运河沿线遗产点保护、展示、利用。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游活动。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
(三)加快发展体育消费。制定实施航空、山地户外、自行车、马拉松等运动项目专项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推动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做大做强。发挥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体育赛事、培训、场馆等领域。完善体育、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对商业性和群众性大型赛事活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
(四)激发健康消费活力。落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凡符合规划条件、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标准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到2020年实现社会办医院服务量占全省总量的25%左右。落实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指引,优化审批流程。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完善互联网诊疗服务项目收费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五)扩大养老消费有效供给。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实施健康养老“十百千”示范项目。继续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按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政策。加快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在城镇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实施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支持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推动郑州、许昌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服务试点城市建设。落实国家关于医养结合机构基本服务的要求,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根据养老服务需要开发保险产品。
(六)升级发展家政消费。健全家政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组织开展家政企业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争创国家级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实行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上岗前健康体检制度。探索建立家政服务保险制度,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家政服务雇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意外险等产品。支持培育一批家政服务品牌企业。开展“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行动,到2020年带动300个左右贫困村的富余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
(七)推动教育培训托幼消费健康发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和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落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在城市建成一批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到2020年全省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0%。
二、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体系
(一)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实施新能源及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充电及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在城市建成区减免停车费、便利通行等支持政策。落实《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715号),鼓励特定领域的老旧机动车提前报废更新,促进汽车消费升级。做好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相关工作,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挖掘汽车后市场消费潜力。
(二)发展壮大住房租赁市场。推动郑州、洛阳等城市争取开展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在完善支持政策、增加有效供应、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国有租赁企业发展,支持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三)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加快5G商用步伐,推动郑州5G试点城市和许昌“5G泛在小镇”建设,积极申报中国广电5G示范省。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芯片、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相关产品。规范网络游戏研发、出版、运营。
(四)推动传统商贸提质发展。在省辖市培育一批示范商圈,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街(步行街)争取开展国家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推动传统专业市场加快向商品展示订货中心、批发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市场形态转型。完善农村商业设施,推动商贸物流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打造一批特色商贸小镇,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五)大力发展绿色消费。落实绿色商场、绿色采购等标准,引导流通企业扩大绿色产品销售。落实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积极采购绿色产品。研究建立绿色产品消费积分制度,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绿色景区等创建活动。
三、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
(一)深入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实施范围,推动由食品农产品领域向其他消费领域拓展,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二)加强消费品和服务质量标准制定。加快特色产品地方标准制定或修订,推动制定相关行业服务标准。在旅游、物流、养老、家政、餐饮等重点领域开展服务质量标杆单位遴选活动。
(三)建设品牌强省。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能力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立足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造知名品牌。积极组织开展品牌宣传活动,联合媒体集中开展品牌宣传,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促进品牌强省建设。
四、建立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
(一)完善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依托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和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聚焦重点消费品和重点领域服务消费,进一步归集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领域信用信息,完善相关数据库,推动产品生产信息和质量追溯信息互联互通。
(二)健全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信用河南网站信息公开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网站公示功能,依法依规及时将信用信息向社会公开,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查询和消费预警提示服务。
(三)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重点消费领域省级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开展消费领域企业信用评价,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合理配置和调度监管资源。
(四)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完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加强电商消费、金融消费等重点领域维权工作,推动维权、处罚等信息共享,引导企业诚信服务、规范经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大对侵犯消费者隐私权行为的打击惩戒力度。
(五)加强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设省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完善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品、进出口产品追溯体系,促进监管方式创新,保障放心消费。
五、强化促进居民消费的配套保障
(一)完善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支持措施。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确保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应享尽享减税政策。利用省级服务业专项资金等加大消费支持力度。
(二)进一步提升消费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银行、商业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消费金融支持和服务方式,丰富消费信贷和保险产品。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省、市级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落实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完善企业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探索建立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健全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长效机制。
六、加强消费宣传推介和信息引导
(一)加强消费领域统计监测。按照国家服务消费统计分类标准,完善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服务消费统计监测制度。
(二)推动消费领域大数据应用。依托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核心区(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和各省辖市大数据产业园,支持专业化大数据服务企业、知名商贸企业、社会机构加快消费领域大数据开发应用,建立常态化分析机制,实时全面掌握消费动态。
(三)加强消费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社会消费预期。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广泛开展全省节能宣传月、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重要意义,强化组织领导,依据责任分工,细化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