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动态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0-03-27 11:37 来源:本站原创

  2019年,我委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省司法厅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以法治机关建设为统领,主动作为,扎实推进,重点围绕政府立法、行政执法、法治培训、规范权力运行、化解行政矛盾纠纷等主要环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规范政府行为,在深化改革、优化环境、转变职能,建设职权法定、运行规范、公开透明、权责统一、廉洁高效的法治机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深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为发展改革中心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委党组高度重视法治机关建设,在全省省直机关中率先提出建设法治机关的目标,于2014年编制了《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法治机关建设规划(2014—2018年)》。2014年以来,我委每年印发法治机关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将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2018年依次确定为法治机关建设“规划年”“规范年”“推广年”“提升年”“深化年”。在连续五年开展法治机关建设的基础上,我们把2019年确定为法治机关建设“优化年”,从优化制度供给、全面履行行政职能、规范行政执法等方面,稳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各项工作。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我委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出台了一大批规章制度,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制约、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2015年至今,我委已连续4年在全省依法行政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连续2年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一)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我委严格执行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实施细则、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等一系列制度,印发了复议诉讼办案指引、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文件,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了行政行为,保障了我委行使职权程序和内容的合法性。严格执行法制审核制度,对重大规划、规范性文件以及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进行合法性审核,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认真落实《河南省政府法律顾问暂行规定》,进一步拓展了法律顾问的服务范围,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合同签订、日常法律咨询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职权法定步伐不断加快。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推进节能、信用、营商环境、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2019年我委列入省人大、省政府立法项目共6个,其中立法审议项目1个,立法调研项目5个。《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已于2019年11月29日经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制订)》《河南省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办法(修订)》等立法调研项目取得积极开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指导意见》,对我委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依法依规进行了备案。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重点清理与“放管服”改革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为法制统一和营商环境改善提供保障,共保留规范性文件275件,废止28件。做好立法协调工作,及时高质量地反馈征求意见草案意见建议,一年来,共办理国家发改委、省人大、省政府等单位转来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规章草案80多件。

  (三)行政执法能力不断提升。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机构改革后我委的执法事项、执法岗位进行了详细梳理,目前我委共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确认等执法事项16项。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组织开展系统内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培育工作,鼓励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强化行政指导和行政调解,在新乡市牧野区发改委试点开展法律风险防控制度,最大限度防控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执法行为用语指引和执法规范用语,完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合理配备法制审核人员,促进执法透明、规范、合法、公正。规范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开展2019年行政执法证件申领和年度审验工作,组织组织委内执法人员顺利通过了执法证考试,实现了持证上岗。

  (四)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坚持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应上网、尽上网”,统筹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大力推进审批、规划、价格收费、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做好权力运行清单公开,依法向社会公开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及行政职权的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运行流程等信息。做好政府制定价格信息公开,对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依法公开。做好信用信息公开,“信用河南”网站设立信用动态、信用查询、政策法规等多个实用性很强的窗口和栏目。做好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围绕铁路、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审批、核准、备案等项目批准信息的公开。在做好主动公开的同时,我委也努力做好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2019年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28件,全部按照规定期限依法办结,全年未发生一起因信息公开答复引发的行政诉讼。

  二、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对标先进,借鉴前沿经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1+15+N”政策体系,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框架体系、责任分工体系基本建立。其中,“1”是印发实施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个综合性指导文件《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聚焦企业开办注销程序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等14项核心指标和审批服务、创新创业等8个重点领域,实施优化提升行动,研究提出71项重点任务并进行了部门分工;“15”是聚焦核心指标,各省直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制定出台《河南省用户“获得电力”优质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实施意见》等15个专项方案,逐一明确对标工作思路和分年度具体目标;“N”是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制定相关领域的具体政策措施,形成全省上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合力。为着力破解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难题,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019年4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二)组织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2019年1月以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对全省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通过开展评价,聚焦痛点、难点、堵点、盲点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治疗,逐个问题破解,逐项改革推进。在开展评价工作中,我们注重实行“一个转变”,实施“三项制度”,实现“三个挂钩”。“一个转变”,就是转变评价方式,打破过去体制内循环的做法,把评价权力交给服务对象,由服务对象来评价政府部门。“三项制度”,第一个是实施排名制度,根据评价结果对省辖市进行排名;第二是实施公开制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将省辖市评价结果和排名向社会公布;第三个是实施奖惩制度,根据评价结果,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年终绩效奖金挂钩,与评先树优挂钩,与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挂钩。目前,2019年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后,已反馈各地各部门,并对各地各部门开展了专门培训。按照以评促改的要求,聚焦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短板弱项,组织相关配合部门,结合评价结果制定整改方案,认真做好优化提升工作,真改实改,改出成效。

  (三)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保护力度。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推动企业债券融资创历史新高,全省已成功发行企业债券8只,融资规模55.5亿元,全省债转股项目累计落地资金412.2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积极推进电力直接交易,在全国率先实行取消前置性审批的市场主体注册认定制度,极大缩减了用户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86.9亿元,使更多的企业获得改革红利。推动信用惠民便企落地见效,创新推广“信豫融”信用大数据应用服务,推动郑州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信息共享和增信服务,累计帮助小微企业融资超过200亿元。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会同工信、住建等六部门制定印发了《河南省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方案》,对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查处不合理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违法违规行为,消除招投标过程中对民营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的营商环境。

  (四)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行部署,我们按照国家要求积极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省政府主要领导听取了关于我省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有关情况的专题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黄强常务副省长两次在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暨“放管服”改革工作例会上听取汇报,督促各地各部门抓好我省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及其他相关工作。成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工作协调组,全面推动我省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工作,统筹协调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了《河南省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工作方案》,列出了20项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压实责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组织省辖市和省直部门结合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和“放管服”改革最新进展情况,认真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工作,梳理提出修订和清理意见95项并上报国家。及时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三、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为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持续精简投资审批事项。完善我省投融资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出台了《河南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河南省简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13项精简到59项。2019年5月印发了《河南省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统一名称和申请材料清单》,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到36项,保留申报材料209项,分类分阶段优化投资审批流程,大力推行并联办理模式,将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建立新型核准备案制度,坚持企业投资核准范围最小化,修订形成《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河南省)》,对国家下放地方的核准事项,除涉及全省重大规划布局、重要资源开发配置的项目保留省级办理外,其他一律下放市县核准,印发《关于做好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性备案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于核准目录之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全面实行告知性备案。创新投资审批服务模式,创新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办理”等新型审批服务模式,进一步简化前置许可,在符合法治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先行“容缺预审”,开通投资审批“快车道”。

  (二)完善投资政策体系。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先后报请省政府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依法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优化投资结构。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出台《河南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流程》,在全国率先从省级层面统一规范PPP项目实施流程。出台《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实施意见》,努力破除制约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困难和障碍。2019年1月印发《关于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联审机制的通知》,推动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加强PPP项目前期论证。

  (三)优化投资审批中介服务。2019年10月印发《关于优化和规范投资审批中介服务的指导意见》,分项目单位委托和审批部门委托两类公布河南省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目录(2019年版),实行清单之外无中介,完善服务指南,推广在线交易,提升中介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行“多评合一”模式,报请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行投资项目“多评合一”模式的指导意见》,将36项技术性评估事项分为立项审批、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集中并联办理。规范委托咨询评估行为,修订《投资咨询评估暂行管理办法》,建设网上委托评估系统,规范省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行为,明确通过竞争方式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费用一律由审批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

  (四)加强投资项目监管。完善监管制度,2019年6月出台《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区分核准和备案类项目分别明确监管内容、方式、责任等,规范政府监管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健全监管机制,印发《河南省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调监管机制实施方案》,分级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审批事项全过程监管、即时监管,组织开展关键节点的多部门联合督查,确保监管精准有效。推广“互联网+监管”,持续完善提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功能,发挥“互联网+”优势,完成在线平台与全省公共信用平台的对接应用,利用项目统一代码、平台短信等功能联合多部门开展协同监管。

  四、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互联网+信用”新型监管机制

  (一)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再上台阶。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数据38亿条、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向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数据32.3亿条、位居全国第一。“信用河南”网站日最高点击量突破90万人次,累计信用查询2亿多次。

  (二)信用新型监管实现突破。依据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先后对我省涉天然气、煤炭和旅游领域共2558家“差”评企业开展警示性约谈,并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受评企业实施分级分类信用监管。税务、海关、生态环境等部门探索开展信用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类分级监管,为A级纳税人提供“绿色通道”办理涉税事项,对D级纳税人加强日常监管检查。

  (三)信用联合惩戒持续显威。率先建成全省统一联合奖惩系统,并与7个省直部门的业务审批系统、8个省辖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嵌入。累计发布980多万个“红黑名单”对象,涉及59个部门1000多条奖惩措施清单,实施信用核查760多万次,反馈联合奖惩案例7900个。全省对113.2万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市场准入1.5万人次,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和星级酒店住宿等高消费行为87.9万人次,失信企业主动进行信用修复1500余次。

  (四)示范试点水平不断提升。印发了《河南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建设工作方案》,引进中诚信、中青信等50余家国内知名信用大数据企业及关联机构入驻龙子湖智慧岛,公布首批28家综合信用服务试点机构。 “信用交通省”创建荣获全国先进典型省份表彰,郑州市入选第二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濮阳等4个省辖市申报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创建,诚信企业示范创建“百千万”工程不断深化提质,3321家企业作出了诚信承诺、191家企业进入了示范创建。

  (五)诚信氛围日益浓厚。积极开展全国“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近10余家中央级媒体对我省诚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宣传报道。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建立诚信建设“红黑榜”新闻发布会机制,坚持每半年向社会通报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并发布诚信建设“红黑榜”。会同新华社信用事业部联合举办了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依托“信用河南”网站开展“市县信用周”活动,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五、做好行政复议和诉讼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不断增强

  机构改革后,价格监督检查职能划转至市场监管部门,我委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发案率显著下降。今年以来,我委共办理案件21件,其中我委审理的行政复议12件,应对省政府转来的复议案件4件,诉讼案件5件。行政复议方面,复议案件的及时办结率达到100%,全年未发生一例因未在法定时限办结案件引发的矛盾纠纷。在我委审查的12件行政复议中,共撤销或确认违法不当行政行为2件,占案件总数的16.7%,纠正和规范了不当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我委应对的4件行政复议案件,复议机关(省政府)均维持了我委作出的行政行为。民事诉讼方面,应对民事诉讼案件1件。行政诉讼方面,今年以来共应对行政诉讼案件4件,其中1件因机构改革被告已变更为省市场监管局,另外3件全部胜诉,胜诉率达到100%,维护了我委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六、强化法治培训,全委干部职工法治思维能力不断增强

  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落实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测试,营造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开展专题法治讲座,会同省法学会举办了“双百活动”省发改委专场报告会,邀请省检察官学院书记田凯教授作了关于“强化法治思维、促进依法行政”的专题讲座,包括委领导在内的全委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举办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选取普通群众践行宪法的精彩片段,精心组织拍摄了《践行宪法·让中原更出彩》《美丽中国·绿色中原》等微视频,并报送省普法办。拟定了“法治讲堂”系列活动专题方案,围绕委内各处工作职责,对近5年来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进行宣传培训。组织委内执法人员到省高级人民法院旁听行政许可类行政诉讼案件庭审,增强了全委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意识。

  2019年,我委在法治建设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制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主动适应法治工作新形势,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立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强化法治培训,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进我委法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