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河南省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全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时间:2021-11-03 17:29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1年7月中下旬,河南持续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新乡、鹤壁等地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灾情发生后,河南省将以工代赈与灾后重建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赈”的功能,助力灾区恢复重建和群众就业增收。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若干政策举措》,明确将以工代赈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方式,优先吸纳受灾群众、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参与工程建设,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项目财政资金的15%。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意见》,制定《河南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工作指引》,组织编制灾后恢复重建相关规划,指导各地各部门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一批项目,助力灾后恢复重建。

  有关市县特别是受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按照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有关政策要求,认真谋划灾后重建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积极组织群众参与灾后恢复重建。2021年安排的8800万元省基建以工代赈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全省27个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县(市),并要求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不低于省基建资金的20%,预计可发放劳务报酬1760万元。河南省建立由12个单位组成的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省级联席会议制度,整合部门资源,不断扩大推广以工代赈项目数量和资金投入规模。截至2021年9月底,河南省受灾较重地区在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领域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谋划实施的项目资金32亿元,计划发放劳务报酬4.8亿元,预计可带动农村劳动力8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省灾后重建以工代赈项目线上专题培训,对照《2021年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工作指南》,为河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受灾严重的7个省辖市、1个示范区和27个县(市)讲解以工代赈政策内涵、项目申报、组织实施等内容,规范提升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确保“赈”的作用充分发挥,助力灾区群众就业增收。各市县在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时,统筹各类培训资源,通过政策宣传和委托项目实施单位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和以工代训。比如,巩义市鼓励农村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组织人社局、文广旅体局、乡村振兴中心等部门,通过短期培训、免除培训费用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导游讲解、文物挖掘保护施工、建筑及道路施工、墙体彩绘宣传、艺术品纺织品编织等专项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受灾群众超过2000人次,帮助农村劳动力获得就业技能,实现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