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怎么办”:出海抢订单,扩大朋友圈
——八个怎么办看上半年经济运行
2021年,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贡献率达20.9%。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保稳提质还面临不少压力,但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我国外贸仍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实现稳步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9.8万亿元人民币,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增长9.4%。其中,6月当月的进出口额、出口额也创下月度历史新高,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一季度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14.1%,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基本稳定,我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稳固。
从稳订单转向“出海抢单”
受飙升的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作为欧元区经济增长“引擎”的德国,5月份外贸逆差接近10亿欧元,这是自2008年1月以来,德国外贸统计数据首次出现逆差。然而,贸易收支平衡被打破的不仅仅是德国,欧元区排名第二的法国和第三的意大利同样处于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的困境之中。
7月21日,日本财务省公布2022年上半年贸易统计初值显示,出口减去进口的贸易收支为逆差7.924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67亿元),创下可进行比较的1979年以来按自然年统计的半年逆差新高。这是继2021年下半年之后,连续两个半年出现逆差。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口萎缩之时,我国的出口却逆势上扬,表现强劲。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5月份以来,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拉动力量。”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2022年6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979.4亿美元,为1994年有数据以来新高。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我国出口商品呈现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趋势。上半年,电工器材、集成电路、汽车等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4.8%、16.4%、51.1%。我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分别增长99.7%、67.3%。
“应该说,上半年我国外贸能够实现稳步增长,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各类外贸市场主体活力的有效激发。”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支持企业纾困解难,持续有效激发了外贸市场主体活力。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共计50.6万家,同比增加5.5%。“抢抓工时,开足马力让机器‘转’起来,让生产线‘跑’起来,加速复工达产,稳订单。这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之下很多外贸企业的现实写照。”
但多数受访者认为从未来趋势看,随着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生产恢复海外需求或降温,我国外贸企业还会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面对因受疫情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呈收缩态势;人员出入境往来不太畅通,双方无法面对面洽谈,导致新的大订单很难产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调整等问题,带来外贸企业“订单困境”各地政府多措并举,随着疫情向好更是鼓励“出海抢单”。
近日,浙江省印发《关于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十条措施》明确,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保障商务人员出入境证件应发尽发、能发快发;组织商务包机和定期航班畅通商务人员出入境通道;鼓励企业以“代参展”等新模式开拓市场;建立跨国公司省长直通车机制。
“找准着力点,对症下药,是切实帮助企业渡难关的要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建议,一应抓住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等各种国际展会机遇来推动外贸发展;二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外贸的拉动作用,提高贸易的数字化水平,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更应发挥跨境电商平台的优势;三应继续实施跨周期调节,发挥一揽子政策作用,特别是针对外贸企业综合成本较高的问题,在减税降费的基础上,可考虑场地租金减免、水价电价降低等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四应在防疫中保障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稳定和畅通,尽快恢复人员出入境的正常化管理,保供应链畅通,完善白名单制度,要把与重点企业配套相关的企业都纳进来;五应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局部疫情,相关地区外贸进出口一度下滑,但可喜的是迅速克服了疫情影响,这些地区月度外贸进出口增速快速由负转正、恢复向好,长三角地区进出口快速恢复,上半年增长9.3%。在展现地方外贸发展强大韧性的同时,也有力保住了全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基本盘。
3月份以来,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人员流动受限、跨区域物流受阻、疏港运输不畅等问题,对部分地区、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冲击。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要建立完善重点企业复工达产“白名单”制度,及时总结推广“点对点”运输、不见面交接、绿色通道等经验做法,细化实化服务“白名单”企业措施,推动部省联动和区域互认,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
“‘白名单’制度、点对点运输、绿色通道等都是在疫情防控下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的重要经济政策措施。”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这些措施既考虑到疫情防控任务的艰巨性,又对打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有所侧重,避免了“一刀切”,保障国内物流畅通,确保国内生产稳定与高效。
与此同时,外贸企业也积极提前布局“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近年来该模式已成为越来越多出口外贸企业的首选。据了解,跨境电商企业通过提前备货至海外仓,可以大幅提升物流时效,缩减了运输费用。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规模6年增长5倍,海外仓数量已超2000个。“我国跨境电商海外仓在稳外贸、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认为,跨境电商海外仓不仅提供了稳定的跨境物流体系,保证了出口供应链稳定、高效,同时能够适应本地市场消费习惯,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成交量。更好的购物体验增加了消费者黏性,提高了客户忠诚度,形成了稳定的市场。此外,海外仓的数字化物流体系还能带动跨境电商产业链的升级,增强出口电商竞争新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总体稳定运行。”
“优化复工达产政策对于稳定企业正常生产和市场预期能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稳增长在扩内需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稳外贸出口。
借助“朋友圈”拓展新市场
上半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为2.95万亿元、2.71万亿元和2.47万亿元,分别增长了10.6%、7.5%和11.7%。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7.8%和5.6%。
“朋友圈”的延伸拓展为深入挖掘外贸进出口增长潜力开拓了领域。目前,我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朋友圈”日益扩大丰富,为外贸企业进出口拓展了新市场。
“自2010年中国与东盟签署零关税贸易协定以来,进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与东盟在疫情防控方面较为出色,保持了较好的经济增长活力,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合作日益密切。”德邦证券分析师芦哲表示,预计随着RCEP协定的不断落地深入,东盟有望在未来几年取代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
“下半年要进一步挖掘‘朋友圈’红利,发挥RCEP稳外贸促增长的作用。”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表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应帮助企业理解并充分利用RCEP规则;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随着国内复工复产进程的加快,国内保通保畅工作成效明显,跨境物流与人流将逐步恢复、联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进一步畅通,下半年RCEP带来的红利将进一步得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