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项公开 > 建议提案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860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07-28 00:00 来源:

对省政协十二届次会议

1250860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河南省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依托中部地区字型发展带,提升河南产业承接水平的提案收悉。经商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现答复如下: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主要增长极的链接枢纽近年来,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河南发展放在国家大局中考量,加强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工程科学谋划、统筹布局,着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培育经济增长新的动能,为服务支撑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河南力量。

一、关于借力创新势差,发展“科创飞地”

一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塑重构全省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推动省科学院和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分两批挂牌运行嵩山、神农种业、黄河、中原关键金属、龙门、龙湖现代免疫6个省实验室,启动建设25个省产业研究院和21个中试基地,成功举办第七届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活动,揭牌运营中原龙子湖智慧岛,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技发达地区,引进先进技术成果、高水平人才、科技合作项目及平台等创新资源。举办了两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依托云服务平台促成技术供需双方有效对接2488项。组织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南京农业大学等28个单位组建了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13个院所与我省的各类创新主体开展联合研发项目27项,促进我省重点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按照《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加大与创新优势地区的对接力度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利用创新势差,加快高端要素的集聚、链接,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汇聚动能。依托京豫合作沪豫合作机制,加强省级科技管理部门交流,完善区域科技合作协商机制,推动我省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优势创新资源深入合作,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在承担国家区域科技创新战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方面合作,鼓励支持引导省内创新主体与发达省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设立研发机构以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中原科技城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三合一融合推进为契机,引进更多优质创新资源,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豫落地转化

二、关于借力产业级差,发展“高能载体”

一是持续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制定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提出了以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豫鲁毗邻地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豫京和南水北调战略合作为主导的区域合作战略架构。把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统筹推进全省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工作,全省开发区由288个整合为184个,基本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二是有序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印发实施《河南省制造业开放合作2022年行动计划》,从筹办重大产业活动、推进区域产业合作、扩大国际产业合作等方面,明确了年度重点任务举措。围绕10大制造集群、30条重点产业链,印发了《河南省产业转移指南》,完善了《河南省重点产业链图谱和产业链招商图谱》,为产业链精准招商提供参考。“十三五”以来,大力引进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益海嘉里、百菲萨、法国圣戈班、泰国正大、美国当纳利集团等项目陆续布局河南。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开展招商,提升产业承接层次。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各类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基建类重大项目。着力建成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链条长、转化能力强、牵引作用突出、符合环保要求和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适应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的需求,提高引进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比重,力争重点产业招商成效明显,大企业大项目引进取得突破,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加快培育纵向链接、侧向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和外向型产业集群。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打造双向飞地,开展精准化、精细化招引承接,突出龙头带动作用,营造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营造一个大市场的招引承接格局。

三、关于借力综合优势,发展“总部经济”

一是制定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在空间布局中强调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南阳副中心城市“一主两副”的引领作用,在基本原则中提出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以及大型央企、国企等战略投资者,吸引其在豫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等;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吸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二是统筹推进国家级战略平台联动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国家级战略平台载体承接产业转移先导作用凸显。成功举办多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治谈会、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等高水平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活动,进一步彰显了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优化开放发展布局,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有序推进都市圈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聚焦总部经济项目引进,再培育认定一批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实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群链长制,进一步深化全省企业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及周边区域的合作,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坚持引资引智相结合,实施大招商、招大商形成全省一盘棋格局,力争引进和承接一批具有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的重大项目,扩大全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成效。重点办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活动。充分利用国家级高端对外开放平台,重点组团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广西)东盟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青海生态博览会、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一东北亚博览会等省外重大经贸活动,组织我省企业参会参展,促进本省企业与其他地区开展双向投资贸易合作。

四、关于借力江河联动,发展“绿色经济”

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拟于近期印发实施《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坚持用能耗双控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约37.3%,相当于节约5000万吨标准煤,少排放1.3亿吨二氧化碳,以年均1.3%的能源消费增幅保障了年均7.1%经济增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040万千瓦,占比超过36%,煤炭消费总量占比下降至67%左右。二是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统筹推进我省流域经济发展,推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地区在生态环境共治、产业分工协作、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协同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依托济郑渝、京港澳、沪陕、二广等综合运输通道,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对接协作,推动流域沿线城市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组织各地结合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布局、园区主导产业等,创建一批碳达峰试点县(市)、园区和企业,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省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聚焦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把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贯穿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生产服务全过程,加快推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升级换代。聚焦节能环保服务业规模壮大,加快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企业资源整合,通过兼并重组和建立产业联盟等手段,提升服务质量。聚焦装备和服务产业融合发展,鼓励行业间横向融合、产业链上下游纵向融合、生产供应和运营服务之间融合,着力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加快推动节能环保工作向源头和末端进一步延伸拓展,统筹抓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过程节能环保管理,全面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五、关于借力豫籍人才,发展“回归经济”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出台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的实施方案》为引领,涵盖引才措施、推进机制、服务配套等各环节的“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积极实施人才强省八大行动指导各地建立创业政策、创业服务、创业保障三个体系,在创业场地、融资担保、技能培训等方面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编印《支持返乡创业政策指引》,梳理历年返乡创业支持政策,让返乡创业者看得见”“用得上二是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劳动保障平台,推动67个县市设立返乡创业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拓宽融资渠道,加快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运作,累计投资项目47个、总投资额102.29亿元,带动就业10余万人。强化示范引导,全省累计评审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56个、示范园区161个、示范项目302个,选树“返乡创业之星82名。开展返乡创业·河南故事系列调研采访活动,推广12个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县市的典型经验做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持续完善引才机制,促进豫籍人才回归。督促各地及时兑现各类税费减免、补贴资金、奖补资金和贴息资金,确保现有返乡创业政策落实到位。加快建立返乡创业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联动机制,指导各地在豫籍人才相对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设立服务站,建立豫商豫才联络机制,鼓励引导在外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指导各地加大对返乡创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支持市县将建设返乡创业园区列入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以农民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返乡创业园区。落实中央财政分担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支持各地适当放宽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条件、提高贷款额度上限,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指导各地探索政府向市场主体购买创业服务机制,吸引创业服务行业优质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返乡入乡创业服务。

感谢贵单位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