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家信息

2022稳物价盘点之二 |
发挥制度优势 构建中国特色市场保供稳价体制机制播报文章

时间:2023-01-11 09:28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稳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中国特色市场保供稳价体制机制,有力有效做好保供稳价,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全国一盘棋,建立央地协同机制。稳物价工作涉及国家和地方多个层级,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在重要民生商品、能源资源等保供稳价中,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重要基础性制度;各地按照国家部署,全面加强粮食、蔬菜、能源等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健全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储备调节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形成调控合力,保供稳价机制更加完善、手段更加丰富、施策更加精准,重要民生商品、能源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强化跨区域互济互助,建立联保联供机制。聚焦重要民生商品、能源,加强产销衔接,推动做好区域间保供稳价协作。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深化产销合作,促进产需平衡。部分区域积极组建联合保供机制,一些省份将省内城市划分为若干片区实行联保联供,许多大中城市主动与主产区签订定向保供合作协议。重点地区出现紧急情形时,迅速组建多省联保联供协作机制对接货源,有力应对超预期冲击,保障物资供应。

  加强上下游行业协调,创新价格区间调控机制。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基础上,统筹考虑上下游关系,创新重点品种价格区间调控机制,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坚持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托底”功能,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合理设置生猪价格调控区间,加强生猪市场价格调控,有效缓解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对成品油最高零售价设置“天花板价”和“地板价”,更好应对国际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明确煤炭、煤电价格合理区间,确保煤、电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传导,促进行业上下游协调发展。

  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健全价补联动机制。困难群众对民生商品价格较为敏感,“米袋子”“菜篮子”商品出现供应不足、价格上涨时,受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困难群众。各地不断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达到启动条件后,及时向困难群众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必要时阶段性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有力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