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之一:
创造性建立疫情防控与经济运行双线嵌合机制​

时间:2023-03-23 14:17 来源:体改处

  推荐词:面对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的严重冲击,实体化运行省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办公室,在全国率先构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1+N”工作体系,建立“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制度,搭建运行调度平台,建立实物量先行指标周调度机制,彻底改变了经济运行调度依托统计数据后分析的被动局面,确保疫情防控期间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物流不停运、商贸不停业,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2022年全省主要指标增速全面高于全国、排名大幅前移,相关做法获得了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创造性建立疫情防控与经济运行双线嵌合机制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改革背景

  按照往常工作规律,正常年份我省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各级政府部门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以月或季为周期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调度工作。2020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全省经济运行波动的幅度、深度和频度明显加大,传统监测调度模式的滞后效应在疫情冲击下持续凸显,已远远难以适应经济运行调节调控的需要,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精准性、时效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成了调节调控无法回避的难题。

  二、改革做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探索形成了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适应的经济运行保障“河南模式”,积极推动疫情信息同步共享、平急转换同步启动、指挥调度同步实施“三同步”,会商研判相互嵌合、工作措施相互嵌合、考核奖惩相互嵌合“三嵌合”,努力实现防疫生产“双战双赢”,以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努力实现“最小经济代价”和“最大防控效果”的动态平衡,坚决打好战疫情稳经济主动仗。

  (一)突出双线嵌合,全力保住疫情状态下核心生产能力。一是构建省市县三级“四保”工作体系。成立了省长任指挥长、常务副省长任第一副指挥长的省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实体化运行指挥部办公室和6个工作专班,组织市县同步建立指挥部工作体系,形成了横向协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的条抓块保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制度。按照统一标准、自愿申报、达标即入、动态管理的原则,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领域经济运行特点和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分行业(领域)建立“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等五大领域4.5万余家企业(项目)纳入白名单管理、覆盖各领域85%以上的总产值或投资额,确保疫情状态下全省核心生产能力稳定运行。三是精准实施“四保”措施。坚持平时能防、疫时有备、平急转换,以县(市、区)为单元编制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双线嵌合机制工作预案,因地制宜制定保生产经营、保物流畅通、保政策助力、保防疫安全“四保”措施,指导白名单企业(项目)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完善防控设施、备足人力物资、优化生产流程,在防疫应急状态下精准实施闭环管理,确保极端情况下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四是持续强化包保干部助企帮扶。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白名单企业(项目)包保干部全流程保障服务机制,在防疫应急管控期间组织包保干部驻企指导、靠前服务,及时回应解决企业(项目)工作诉求和困难问题。同时,成立9个双线嵌合工作指导组,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需要适时赴涉疫地区开展服务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各地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二)突出精准高效,持续拓展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触角。一是建立经济运行先行指标监测体系。围绕经济运行调节调控全生命周期,建立电力、交通、用工、税务等28项先行指标与统计指标相互贯通的全省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和预测模型,逐行业、逐链条、逐企业、逐项目分析,及时对各领域异常波动指标和各市县明显失速指标实施区间预警,做到早预见、早发现、早处置,实现由以统计指标为依据的“延迟监测、错月调度”向以先行指标为支撑的“即时监测、实时调度”的转变。二是制度化开展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建立健全省直部门经济运行信息共享、联合调研、行业座谈、定期会商等制度,每月12日组织有关单位根据上月先行指标总体情况,起草“1+X”专项分析报告,每月18日报请省政府领导牵头召开全省经济运行分析研判会,进一步研判趋势、找准问题、研究举措,每月25日左右报请省政府领导召开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并对下一步经济运行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化工作调度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形成压力传导、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

  (三)突出数字赋能,提高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效能。一是搭建贯通省市县的“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调度平台。按照最大化利用技术手段、最小化打扰企业的原则,搭建贯通省市县的“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调度平台,推动疫情防控与生产运营信息互通,建立行业监测预警、“四保”措施保障、包保干部帮扶、政策匹配推送等功能,同步建立健全经济运行先行指标实时监测、企业问题诉求快速处置、涉疫地区双线嵌合运行情况联合会商等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状态“一屏掌控”、问题诉求“一键响应”、涉疫风险“一览无余”。二是常态化开展重点领域运行日监测。突出“抓大抓总抓龙头”,每日监测重点行业和白名单企业用电量、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车流量、交通运输企业行车里程、旅游景区游客量、重点商超和农批农贸客流量、龙头电商平台订单量、重点项目用工量等数据,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市县、行业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运行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对防疫应急管控状态下白名单企业(项目)疫情防控动态、员工“两码一证”、涉疫风险管控、生产经营状况、纾困政策落实、包保责任等实行全程预警,确保经济运行异常波动早发现、早处置。

  三、改革成效

  在疫情防控与经济运行双线嵌合机制的有力保障下,全省经济有效应对了多轮疫情冲击,全力确保了核心生产能力不断档、不停摆,牢牢掌握经济发展战略主动权。同时,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具体到行业、细化到企业、落实到县(区),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助力全省经济顶住了超出预期的压力,稳住了经济运行基本盘,成功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结构向优、趋势向好,2022年全省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1%、5.1%、6.7%、0.1%,分别高于全国0.1个、1.5个、1.6个、0.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分别较上年大幅前移12位、11位、6位、13位,在国内经济处于回稳吃劲的关键时点,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贡献了河南力量。我省积极探索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路径的典型做法获得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激励表扬,相关内容获人民日报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