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之一: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拧紧农业灌溉的水龙头

时间:2021-07-11 14:37 来源:体改处

  推荐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保障国家水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高度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事项。2016年以来,我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农业节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为改革目标,以建立健全农业水价、财政奖补、工程管护和用水定额机制为工作抓手,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累计实施改革面积2300多万亩。省领导多次对我省水价改革工作提出表扬,省发展改革委在全国发改系统水价改革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河南日报》对改革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拧紧农业灌溉的水龙头

省发展改革委


  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了能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农业水价机制,有效引导了农民转变用水习惯,对拧紧农业灌溉用水“水龙头”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瓶颈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改革背景

  河南是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也是严重缺水省份,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70m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我省每年农业用水约120亿m³,占全社会用水量的一半以上,但灌溉水利用效率仅有0.6,低于发达地区0.7-0.8的先进水平,节水潜力巨大。在旧的用水体制中,农民灌溉无需缴纳水费,水资源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田间用水跑冒滴漏和大水漫灌现象严重,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水资源紧缺与农业用水粗放之间的巨大矛盾,不仅对我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带来了巨大隐患,也成为了当前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更是水价改革难点。提高农业水价会增加种地成本,但不提价、用水成本过低,就难以实现农业节水。现在做好人,不增加农民负担,以后地下水采光后,就不只是一个负担增不增加的问题了。要敢于碰一些禁区,拓宽思路,通过精准补贴等办法,既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又促进农业节水。”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农业领域水价改革提供了行动纲领,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年底我省印发了改革实施方案,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工作统筹,凸显改革综合效益。农业水价是一项利在长远的改革任务,由于缺乏短期的直接收益、存在增加农民负担的改革风险,农民对此持观望态度,一些干部们对改革也不支持。如何解决干部群众思想问题、实现改革破局成为推进改革的关键。面对严峻的改革形势,我省把推进改革与解决当前农田水利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将改革与重大农业项目建设相互融合,构建了以促进农业节水为核心,以提升灌溉保障能力、降低农民负担等相联动的改革机制,充分发挥改革的综合效益,做到了“一项改革、多种收益”,赢得了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

  一是推进解决农业灌溉高电价问题。研究印发理顺农田灌溉用电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工作方案,明确了设施建设、移交和管理环节的工作职责,将用电设施中高压部分移交电网企业,低压部分移交农民用水组织,按职责进行规范管理,直接执行国家规定的农业电价标准,从根源解决灌溉用电乱加价问题,降低了灌溉用电支出,争取了农民支持,为实施计量收费创造了空间。

  二是着力提高灌溉保障能力。自2019年起,我省把高标准农田项目纳入各年度水价改革任务,成立农民用水组织对田间水利工程实施管护,用水费作为管护资金来源,有效提高了灌溉保障能力,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故障率,让群众看到改革带来的灌溉便利,为干部算清延长工程寿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效解决了干部群众的认识问题。

  三是落实财政奖补政策。利用国家和省安排的奖补资金,对农民灌溉定额内用水发放补贴,对节水部分发放奖励,对节水成效显著的集体和个人给以精神激励,在确保改革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问题研究,打通改革堵点难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水价形成、用水管理、工程建设管护和财政奖补机制,具有较强的政策性、联动性和系统性,这方面既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又需要整体谋划、共同发力,任何环节堵塞都会影响改革总体效果。我省组织精干力量对改革堵点进行研究攻关,清理了改革中的机制阻碍,为纵深推进水价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一是破解用水计量难题。计量设施是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和计量收费的重要基础,但改革区全面配套计量设施将给各级财政带来极大负担。我省把计量设施作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解决了每年一半以上改革面积的计量问题,同时完善推广井灌区以电折水改革模式,作为暂不具备计量条件地区的过渡改革方法,有效减轻了各地推进改革带来的财政压力。

  二是解决农民用水组织注册难问题。农民用水组织是实施水价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针对组织运作中的相关问题,我省印发加强农民用水组织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农民用水组织的身份地位,理顺了注册流程,规范了运作模式,用水组织在用水管理和工程管护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减轻一线人员工作负担。水价改革需对农业用水进行精细化管理,也给一线人员带来大量的数据填报和计算工作。为此我省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村的改革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手段提高用水管理水平,实现了一键统计水量水费和奖补金额,极大的减轻了一线工作压力。

  (三)坚持科学谋划,有序推进改革任务。我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800万亩,改革周期长、任务重。我省编制了全省改革规划,努力做到重点突出、实施步骤有序、保障措施有力,较好地处理了各年改革目标与总体改革任务间的关系。

  一是合理制定改革目标。改革初期以健全改革机制为重点,把握“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先后出台了水价形成、财政奖补、工程管护和用水管理等机制文件;后期以全面推进改革为重点,年度任务从2017年的26县100万亩逐步提高到2020年的138县1000万亩,做到了改革节奏张弛有度,改革任务稳步实施,实现了从局部试点到整体推进的转变。

  二是坚持示范引领。针对我省耕地多、各地差异大的基本情况,我省坚持试点带动、示范引领,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样板,形成了“郏县模式”“济源模式”“清丰模式”等先进改革案例,走出了农业大省推进水价改革的新路子,为全省推进改革积累了经验。

  三是多措并举推进改革。为扎实推动目标任务完成,我省制定了对口联系、台账通报等改革推进制度。抽调人员赴18市共50多个县开展调研,指导各地加快工作进度;落实工作台账制度,定期印发改革通报,及时指出各地存在的问题;选取郏县、清丰等6县作为全省改革试点,要求先行先试,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样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多次开展业务培训,着重提高一线干部的实操能力、解决认识问题,培养了一批改革“明白人”,为深入推进改革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改革成效

  我省通过推进水价改革,还原了水资源的商品属性,扭转了灌溉免费用水的固有认知,结合推广节水技术,有效提高了改革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凝聚了改革共识。五年前很多地方认为推进改革会增加农民负担,对改革缺乏信心。通过五年的改革实践,各地普遍提高了工作认识,改革进度持续加快,改革质量不断提高,谋改革、推改革的氛围日益浓厚,完成了从“不愿改”到“主动改”的思想转变。

  二是完善了改革机制。五年来全省建立了5000多个农民用水协会,发放三证一书108万份,138个县全部建立了农业分类分档水价和奖补机制,探索了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模式,以“水价形成、用水管理、财政奖补、工程管护”为核心的改革机制基本建立。

  三是改革红利逐步凸显。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有89个县收取了水费,31个县兑现了财政奖补,改革区农业用水效率明显提高。据统计,济源亩均用水量减少40%;郏县水利用效率从0.6提高到0.7,亩均节水55m³,全县年节水776万m³。用水户普遍反映:水价改革降低了浇地成本,节约了时间,节省了劳力,浇地更加方便灵活,用水负担没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