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之四: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郑州市“数字郑州”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时间:2021-07-15 10:43 来源:体改处

  推荐词:郑州市以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城市大脑让城市更智慧、让生活更美好”为方向,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数字郑州,全方位实施智慧城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郑州市“数字郑州”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郑州市


  一、改革背景

  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第51号文件)规定,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2019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郑州市全市常住人口达103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772.1万人,郑州市已居特大城市之列。而随着郑州市城市化进度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足、城市管理难题加大等特大城市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加快构建与特大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是郑州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紧迫任务。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建设拥有全面感知、分析、整合和处理城市系统内各类信息,实现系统间互联互通,并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化响应和决策的城市级政务大数据平台,已成为各大城市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的重要途径。紧跟时代步伐,把握规律、把握前沿、把握发展需求和现实条件,走好具有自身特色、集约高效的数字城市建设之路,是郑州市构建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必由之路。

  自2019年6月以来,郑州市以建设数字化标杆城市为目标,把建设与特大城市治理相适应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和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改革作为“数字郑州”建设的突破口,坚持借鉴学习与自我创新相结合,在推进政务服务和城市管理数字化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形成了具有郑州特点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二、改革做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数字郑州建设规划

  郑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坚持高位谋划、统筹推进,全面提升郑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一是高端问学,提升数字化思维能力。建立“问学前沿”高端讲堂制度,定期邀请各领域的高层次专家,为全市领导干部讲授新理论、新知识,促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更新和能力素质提升。二是需求导向,深度摸底调研。2019年9月,市大数据局与相关服务企业联合组建88人的需求调研团队,对30多个委办局和区县(市)进行了600多次的调研交流,完成了5000余页的方案文档,谋划确定了郑州市城市大脑一期二期项目建设内容。三是多方论证,完成总体方案编制。2019年10月10日,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数字中原·此时郑好”的方案汇报并原则同意了郑州市城市大脑建设总体方案。11月7日,市大数据局邀请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公安部三所等单位24位知名专家学者,对总体技术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和优化。四是分步实施,科学有序推进。城市大脑一期项目总投资为8626.68万元,重点建设城市大脑云资源池、城市大脑数据资源平台、城市大脑数据运营服务平台三大基础平台以及数据安全保障平台。城市大脑二期总投资为9.3亿元,建设包括统一计算资源平台、支撑服务平台、视觉计算平台,区块链平台以及政务中台在内的五大平台,搭建基于“飞天云”架构的业务、数据“双中台”的城市大脑底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政务服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14个领域的智慧应用,形成广覆盖、多层次、高质量的政务服务和城市治理体系。

  (二)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数字郑州建设体制

  2020年初,郑州市启动“城市大脑”项目建设。一是加强领导,高位谋划长远发展。遵循“对标先进、补足短板,郑州特色、全国标杆”的发展战略,成立郑州市“数字郑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统筹指导全市“数字郑州”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二是组建两个公司,探索长效运营新模式。学习借鉴国内各省市公司化运营管理的成熟经验,成立郑州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和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建管分离、管运一体”的建设、运营管理体制。郑州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公司,出资60%与相关服务企业共同成立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作为市数据资产的管理平台,受市政府授权委托,负责全市政务数据对外开放共享的管理运营;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市级“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项目的建设、升级和维护工作。三是组建专班,统筹协调快速推进。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市大数据局作为牵头单位,组建“数字郑州”城市大脑项目建设“一办四组”工作专班,其中项目建设组下设13个项目推进专班,各委办局一把手亲自任组长,并明确1名副职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市大数据局充分发挥“数字郑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通过召开周例会、数据协调会、下发督办通知等途径,全力推进“数字郑州”建设;数字郑州公司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四是明晰责任,建立双甲方机制。城市大脑各板块建设采取双甲方机制,业务主管委局和大数据局分别作为甲方一和甲方二,保证业务需求和建设成效有机统一,建立日报告、周例会、双联络员等制度,全过程、无死角沟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建用分离、先建设后改造”的信息化建设常见弊端。

  三、改革成效

  自“一网通办,一网通管”城市治理体系改革开展以来,郑州市不断推进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2020年3月疫情防控期间,郑州市依托城市大脑全力搭建的“1+10”立体化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被工信部评为“2019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同时入选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中欧数字化抗疫优秀案例”;202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水平排名,郑州位列第16位,排名提升6位,由“中”组别提升至“高”组别,进入国家第二方阵,为增速最快城市;8月18日,《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显示郑州数字治理指数位列全国第七,进入数字治理一线城市行列。

  (一)“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改革成效显著

  郑州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为牵引,以“一件事”为抓手,基于“城市大脑”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建成以“郑好办”APP、郑州市政务服务网、综合自助一体机、办事大厅综合窗口为一体的“四端协同”全方位触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窗办”,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精准便捷的办事服务。

  截至2020年底,依托“郑好办”APP、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数量共532项;其中453项事项依托“郑好办”APP实现了“掌上办”,175项只需刷脸,通过数据共享实现“零材料”办理。31个商事登记“一件事”已实现商事登记“1+X”一条龙式审批服务,全市所有新开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可享受“一站式”统一联办和“套餐式”自主选办服务。全市首批50台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已完成在市、区县(市)大厅以及部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部署,开始为群众提供服务。

  “郑好办”APP中公积金提取“一件事”打通公安、民政、房管、资源规划、人社、残联6个部门的专网业务系统,共享了身份信息、残疾人信息、离退休人员信息、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信息、商品房买卖合同信息、不动产信息、婚姻核验信息、存量房买卖合同信息8项数据,全国首创“掌上办”“刷脸办”“零材料”“零跑腿”,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满足提取条件的市民公积金就可以到账,已办结超22万笔,支取32亿元,占全市所有公积金提取办理渠道的58%以上。新生入学“一件事”打通公安、房管、疾控、不动产4个部门专网业务系统,共享了身份信息、户籍信息、房产信息、防疫信息等4项数据,全国首创“零材料”掌上办,开放2天,15645人成功报名。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了公安户籍办理、医保局参保登记、人社局社保卡申领3个事项,线上办理实现“零跑动”,全流程办结2365笔业务。青年人才生活补贴“一件事”依托国家共享交换平台和河南省共享交换平台,共享调用了教育部学历信息和公安户籍信息、人社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险参保数据信息,线上办理做到“零材料、当天办、即时办”,办结3465笔。契税补贴7月1日上线以来,已完成办结12万笔补贴申请。社保卡业务办结16500人,个人房产证明查询打印“零材料”办结42575笔。

  (二)“一网统管”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自“城市大脑”项目建设以来,郑州市重点围绕交通管理、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建设具有郑州特色和亮点的智能应用场景服务,以“系统好用、群众满意、行业出彩”为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数字郑州建设,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联动指挥,高效处置。建设郑州市城市数字运营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城市大脑日常运营管理,中心大屏接入城市大脑所有应用场景,对全市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突发事件等现场情况、处置进程的实时掌控和高效指挥,实现“一屏观全城”。

  智慧停车,帮民解忧。围绕群众关注的“停车难”问题上线智慧停车系统,在主城区全域实现车位查询、停车诱导、在线缴费、无感支付等功能服务。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接入封闭性停车场889家,共计停车泊位224782个,接入路内停车泊位23310个;智慧停车系统每周订单数已超过16万笔,有效缓解了全市居民停车难问题。

  重点车辆,智慧监管。为切实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建成重点车辆管理协调联动系统。构建多部门协同体系,规避执法漏洞,赋能交通安全治理行动。截至2020年底,已管理全市6981辆“两客一危”车辆,对有“照”无“证”企业,即时推送交通局处置;“营转非”、“无证”车辆,即时推送交警查处;非法营运企业,即时推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全方位发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智慧环保,精准管控。围绕秋冬季环境大气治理上线智慧环保系统,构建以智慧防控为主要手段的常态化管控体系,不断提高精准发现污染源、分析污染成因的能力,实现对市域内污染源企业实时监控,柴油车、渣土车等移动污染源的重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