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一
三门峡市:铺实行稳致富路 万户盛开幸福花

时间:2023-12-08 18:11 来源:地区振兴处

  编者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与乡村振兴局发挥“双牵头”作用,组织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厅际联席会议的21个成员单位和11个省辖市(示范区)50个县(市、区),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加快推进搬迁群众实现人口市民化、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我省有关地市、部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请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三门峡市:铺实行稳致富路 万户盛开幸福花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山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十三五”时期圆满完成了占河南省四分之一的6.5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任务。“十四五”以来,三门峡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系列决策部署,扎实抓牢抓实“后半篇文章”,以此带动全市乡村振兴建设。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要素要求,精准施策,有效衔接,大力扶持,全市搬迁群众朝着富裕、幸福和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迈进。


灵宝市幸福家园社区


  一、围绕生活富裕加大就业扶持,抓牢稳固增收根本


  三门峡市坚持把加强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在促进就业增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六台账六清单”摸清底数。紧密依托县、乡、村三级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组织社区干部、居委会干部和居民组长、就业联络员深入社区开展调查摸底。建立了“易地搬迁家庭劳动力信息台账、搬迁户就业信息台账、搬迁户自主创业台账、搬迁户公益岗就业台账,帮扶车间带动就业台账、周边基地园区企业带动就业台账”六类台账,梳理出“劳动力清单、就业清单、返乡返岗清单、岗位需求清单、培训意向清单、应就业未就业劳动力清单”六项清单,对脱贫劳动力全面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动态监测管理评价提供详实依据。二是分类帮扶实现应就业尽就业。扎实开展“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行动,组织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就业一批、现有岗位就近就业一批、创建产业园和社区工厂带动就业一批、政策托底就业一批,“四个一批”实现稳定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一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通过引导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带动、托底安置就业等方式,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增收,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目前,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34450人,实现就业33664人,搬迁人员就业率达97.7%,实现了有劳动力的家庭户均2.4人稳定就业。三是持续发力推进就业能力提升。按照“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的要求,结合市场用工需求、重点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创业、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因地制宜选准培训项目,组织培训机构深入各脱贫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对有培训意愿的搬迁户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步进行评价取证,不断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实现有培训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全部接受技能培训。目前全市纳入动态监测对象的搬迁群众5801人,持证人员4900人,占比达84%。    

  

陕州区苍龙湾社区搬迁群众在管理服务中心领取务工工资


渑池县康乐安置社区扶贫就业基地(毛绒玩具)


  二、围绕产业兴旺加大有效扶持,筑牢产业富民基础


  三门峡市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一是壮大特色优质基地,育强县域主导产业链。引导各县(市、区)加大投入,深入推进产业扶持“百千万工程”,发展出来的“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国香菇种植基地”“百万亩林果产业基地”等绿色产业,惠及搬迁群众3.89万人。目前,全市154个安置点周边共建成产业基地179个,其中,卢氏县64个安置点围绕果、菌、药等主导产业,在安置点周围建成产业基地70个,采取“劳务增收、订单农业、合作经营和产权+劳务”模式,带动2583户搬迁群众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陕州区张茅乡东村社区安置点(133户、468人),整合资金2200万元,流转土地1031亩,建成田园观光为一体的“千亩蔬菜大棚”,带动全乡395户、1412人搬迁户群众户增收入1.2万元。二是培育直播电商基地,打通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帮助从事特色农业的搬迁户快速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促进农产品销售,带动全市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深入实施“消费帮扶”“数商兴农”“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行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安置点发展“土特产”电商直采、定制成产模式,释放直播电商对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提振产能的潜力。目前,已组织四季丰、灵宝永辉果业等7家企业申报河南省“土特产”直播电商基地和公共直播间项目,以点带面全面促进三门峡市“土特产”直播电商和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新突破。三是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拓宽农副产品产业链条。探索多路径、广链条产销对接,助推农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以会为媒,以展促销,积极组织各县(市、区)的大型农批、商超、电商企业参加2023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同时引导和鼓励各县(市、区)自行组织产销对接会,如灵宝市苹果文化节、卢氏县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大樱桃节等区域性和地方性节会活动助推当地农产品销售;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全市因产业衍生的电子商务、食品加工、冷链、物流、仓储、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企业52家,全市搬迁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2.3万人,仅此一项使1.1万户搬迁家庭年纯收入增加4000-6000元。


湖滨区花椒种植产业基地


  三、围绕治理有效加大管理扶持,促进群众社会融入


  三门峡市坚持把精细化服务贯穿到后续扶持的方方面面,让搬迁群众在享受服务中融入新时代社区建设。一是搭好社区治理体系平台。结合新时代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要求,出台强化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后续服务管理若干举措、新时期相关问题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从安置点后续管理运行体系、治理机制、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明确相关举措。全市154个集中安置点均成立专门管理组织、配备590名专职管理人员,将专职机构人员工资和机构办公经费纳入市、县两级财政保障体系,实现了所有安置点“有机构、有人员、有隶属、有任务、有制度、有经费”的六有要求。全市33个500人以上的安置点,依照组织法由安置点居民选举产生的“两委”班子人员186人、党支部书记33人、居民小组长262人,保持了党建引领群众自主自治的有效运行体系稳定。二是搭好公共服务平台。所有社区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对民政、就业、金融、教育、医疗等问题,实现“一站式服务”,极大限度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总结探索出卢氏县兴贤里万人社区一个核心、两项机制、三个发力、四个菜单、五颗红心的“12345社区治理经验”,用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满意和支持。2021年以来在国家和省的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搬迁安置点群众满意度最高,已成为搬迁群众的和谐幸福家园。三是搭好群众活动平台。紧贴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参加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志愿服务组织等关爱搬迁群众行动,全市支持安置点建立广场舞、锣鼓队、秧歌队、民乐队、爱心志愿者服务队等群众性队伍65个,全年结合重大节日和传统佳节举办大中型活动320余场次,让群众在身心愉悦的活动实践中受教育、增干劲,有效实现搬迁群众在迁入地的身份融入、情感融入、文化融入。


陕州区张矛安置点国庆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