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动态 > 市县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三
信阳市:拓宽就业门路 拥抱美好生活

时间:2023-12-14 16:49 来源:地区振兴处

  编者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与乡村振兴局发挥“双牵头”作用,组织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厅际联席会议的21个成员单位和11个省辖市(示范区)50个县(市、区),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加快推进搬迁群众实现人口市民化、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我省有关地市、部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请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信阳市:拓宽就业门路 拥抱美好生活


  “十三五”期间,信阳市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2233户37722人,规划建设了220个集中安置点。完成搬迁入住任务后,信阳市认真落实《河南省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方案》,深入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聚焦“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全力推动搬迁群众高质量就业增收,奔赴美好生活。


  一、坚持动态监测促就业


  加强全市就业帮扶工作统筹和对各县区工作指导。一是摸清底子。易地搬迁入住后,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县、乡、村三级联动,采取上门普查、电话询查等方式,全面摸清搬迁家庭的基本情况,做到劳动力情况清、技能特长清、就业意愿清和就业状况清,自下而上汇总形成《搬迁家庭就业情况统计表》。二是建好台账。对照《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方案》明确的7项重点任务,对全市8822户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搬迁家庭,19785名劳动力,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就业情况统计台账》220个,在乡、村两级明确专人管理就业台账,定期进行更新,使搬迁户就业情况“跃然纸上”,督促各级对照台账交答卷,时刻把搬迁户就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是动态管理。将就业台账建立和更新情况纳入年度调研任务,坚持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相结合,采取月度通报、工作交流、信息平台管理等措施,持续开展乡村自查、县区巡查、市级督查,动态掌握搬迁劳动力就业、务工返乡等情况,适时查漏补缺抓整改,确保“不让一人失业、一户收入减少”。截至2023年11月,信阳市搬迁劳动力就业8822户19586人,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三<br>信阳市:拓宽就业门路 拥抱美好生活

信阳市罗山县高店乡东街社区安置区


  二、坚持劳务输出稳就业


  强化外出务工组织协调和对接能力,逐步提高外出就业的组织化、精准化、品牌化。一是抓好培训。将易地搬迁劳动力纳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重点人群,依托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信阳市首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根据群众就业需求、意向,对青壮年劳动力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学习一技之长;引导有就业创业意愿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2023年以来,共培训搬迁群众5206人次。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三<br>信阳市:拓宽就业门路 拥抱美好生活

平桥区高寨村搬迁群众积极参与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


  二是搭好平台。开发“信阳市外出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信阳市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乡镇为脱贫人口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担保贷款等“一对一”免费就业服务。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平台、手机短信息等方式,及时发布招聘会相关信息,通过悬挂宣传标语、逐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发放慰问信等方式,提供详细就业信息,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3.6万个,为21.3万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

  三是借好东风。发挥苏信合作机制作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精细化程度,争取苏州以及长三角用工集中地的支持,连续两年开展多场“信阳春风行动”苏州专场招聘会,实施点对点输出和岗位推荐。建立外出务工绿色通道、开通务工“专车专列专机”等方式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当前全市共有11274名搬迁户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实现稳定就业,占就业人数的57.6%,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三、坚持产业带动增就业


  想方设法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落地安置区,扩大就地就业容量,提高岗位的“含金量”。一是盘活特色产业。基于信阳市农业安置占比(70%)较大的现状,为带动在乡村安置的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大力发展油茶、茶叶、花卉、中药材、食用菌、淮南猪等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建成以种养业、乡村旅游业、观光农业为主的“多彩田园、创业工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53个,以“公司+基地+搬迁户”等模式引导和带动3289户搬迁群众在产业基地内就业,参与当地乡村产业发展,增加收入。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三<br>信阳市:拓宽就业门路 拥抱美好生活

罗山县尤店乡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产业,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二是建好扶贫车间。积极鼓励乡镇、村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就近创办“就业扶贫车间”,重点招引发展纺织业、服装制造业、玩偶、电子器件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10分钟就业圈”,让留守的搬迁户劳动力既能够照顾家庭,又能就近务工增收,先后建设扶贫车间230个,实现搬迁户在扶贫车间就业3000余人。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三<br>信阳市:拓宽就业门路 拥抱美好生活

固始县陈淋子镇易地扶贫搬迁孙滩安置区“三土服饰”扶贫车间


  三是发挥撬动作用。固始和息县等县区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发挥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补位”和股权投资参与,助力三高牧业、茶产业、柳编和食用菌种植等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努力用“加法”做出“乘法”,带动搬迁群众就业20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三<br>信阳市:拓宽就业门路 拥抱美好生活

新县泗店乡搬迁户在艾草加工车间工作


  四、开发专项岗位保就业


  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为搬迁群众提供就地就业岗位。一是公益岗位托底。在安置区及周边适度开发社区管理、保洁员、保险员、护林员、公路养护员等公益性岗位,着力解决不同年龄、阶段、工种、特长留守妇女和老弱劳动力就业问题,最大限度对就业困难的搬迁群众进行托底帮扶,目前全市共有近3700名搬迁群众通过公益岗位劳动获得稳定收入。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三<br>信阳市:拓宽就业门路 拥抱美好生活

息县项店镇易地搬迁户公益性岗位招聘现场


  二是以工代赈带动。近两年,信阳市在陆续实施的23个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中,最大限度地挖掘用工潜力,组织动员项目建设地周边搬迁群众近300人参与工程建设,通过务工获得劳务报酬近200万元,同时积极拓展以工代赈综合赈济模式,设置公益岗位近40个,带动搬迁群众每月增收近千元。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三<br>信阳市:拓宽就业门路 拥抱美好生活

光山县孙铁铺镇2023年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当地困难群众参与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