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动态 > 市县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四
卢氏县:四抓四强促四新 打造后续扶持新高地

时间:2023-12-18 15:29 来源:地区振兴处

  编者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与乡村振兴局发挥“双牵头”作用,组织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厅际联席会议的21个成员单位和11个省辖市(示范区)50个县(市、区),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加快推进搬迁群众实现人口市民化、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我省有关地市、部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请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卢氏县:四抓四强促四新 打造后续扶持新高地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县域面积4004平方公里,辖9镇10乡,232个行政村、39个社区,常住人口32万人,是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县域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县。“十三五”时期,卢氏县借助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好机遇,累计投入20.3亿元,建成64个搬迁安置点,于2018年年底,提前一年完成了占全省任务八分之一的9214户3369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打造的易地搬迁“卢氏样板”,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

  “十四五”以来,卢氏县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部署要求,切实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上来,推动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着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加强安置社区管理服务和设施完善,建立日常管理、考核评价、跟踪落实等机制,不断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使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全面提升,后续扶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四 |<br>卢氏县:四抓四强促四新 打造后续扶持新高地

卢氏县兴贤里社区


  一、抓党建强引领,谱写发展“新”篇章


  按照乡村振兴工作总体要求,卢氏县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成为组织完善、功能齐全、管理有序、服务优良、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制订《卢氏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管理规范若干意见》,健全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形成各有其位、各司其职、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对党员人数在7人以上的安置点设立党支部,对党员人数在3-7人之间的安置点设立党小组,对于安置点无党员或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依托中心村管理。二是建立完善安置点基层自治组织。按照安置点规模大小、地域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置安置点自治组织,目前,全县6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共设立党支部19个、党小组86个,选举产生社区“两委”干部118人,监委主任19人,监委委员38人,居民组长156人,有效解决了安置社区管理不便、服务脱节等突出问题。三是严格落实经费保障。安置社区工作经费和配备的工作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待遇参照村民委员会成员待遇执行。四是持续强化帮扶力量。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9人、工作队19个,建强社区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做好为民办事服务。在全面建立健全好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基础上,同步完善了社区两委工作制度、村(居)监督制度、议事协商制度、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矛盾风险化解机制等,切实保障了搬迁群众办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同时了推动了社区治理由“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四 |<br>卢氏县:四抓四强促四新 打造后续扶持新高地

范里镇安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二、抓“两业”强信心,拓宽增收“新”途径


  一是用心用力帮产业。稳定权益帮。在保障搬迁群众迁出地原有耕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以及各类农业补贴、生态补偿等权益的同时,通过复垦券交易为搬迁群众购买理财产品,实现搬迁群众人均年增收达到367元。产业主导帮。先后在安置点建成产业基地71个,采取劳务增收、订单农业、合作经营、产权+劳务等模式,带动2583户搬迁群众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建成光伏电站8个,保障402户1122名搬迁群众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以工代赈帮。实施“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劳务报酬+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的以工代赈新模式,2023年统筹整合资金基建类项目32个,全部实行以工赈方式,向项目所在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1517.13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四 |<br>卢氏县:四抓四强促四新 打造后续扶持新高地

杜关镇同德社区配套建设的食用菌产业基地


  二是创新举措稳就业。重点做实“三个优化”,实现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即:优化服务,通过点对点组团式劳务输出、精准就业培训等,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服务。目前,全县搬迁安置点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17645人全部就业;同时,针对搬迁群众开展电子商务师、家政服务员等各类技能培训617人次。优化载体,引进信念集团、金海生物等重点龙头企业52家,带动3500余户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合理开发安置就业联络员、保安员、村务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3039个。优化模式,落实创业补贴、开通脱贫户贷款绿色通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笔576万元,为易地搬迁劳动力225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12.5万元,扶持374人自主创业。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四 |<br>卢氏县:四抓四强促四新 打造后续扶持新高地

兴贤里社区毛绒玩具加工车间

  三、抓基础强保障,打造美丽“新”环境


  卢氏县始终把配套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提升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搬迁群众更高层次的生产生活需求。交通方面,开通公交专线2条、增设客车停靠点26个,方便搬迁群众出行。教育方面,在城区新建郑卢小学和兴贤里、河洛嘉园2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500个;对所有乡镇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实施改扩建,城区新规划育贤中学1所,实现搬迁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医疗卫生方面,新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县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在所有安置点建成社区卫生室、配备合格医生,确保搬迁群众病有所医。便民服务方面,所有社区建设文化服务站和文化广场,组建各类服务组织167个,其中群团组织82个、社会组织68个、物业服务企业2个、警务室15个;在兴贤里社区设立金融服务机构1所,新建县级劳动就业平台和公共实训基地1处,全领域配建大中型安置点后续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搬迁群众需求。同时,借鉴云南昭通经验,在兴贤里及全县4个大中型安置点创新开发智慧社区管理和事件处置手机小程序,对搬迁群众实行分级分类“红黄蓝”管理,提供产业、就业、医疗、教育、卫生等精准便捷服务,应用大数据技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提升安置点整体发展能力,助推搬迁后扶工作高质量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四 |<br>卢氏县:四抓四强促四新 打造后续扶持新高地

配套城区搬迁社区新建的卢氏县中医院


  四、抓治理强融入,构筑文明“新”家园

  卢氏县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理念,多方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深度,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建立健全安置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居民作为基层治理主体的积极作用,从搬迁群众中聘请网格长、楼栋长,提升安置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做到邻里友爱、邻里守望、邻里互助。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完善搬迁群众自治制度,明确搬迁群众的权利与责任,增强群众幸福感、认同感。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四 |<br>卢氏县:四抓四强促四新 打造后续扶持新高地

文峪乡文博佳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推进法治建设。建成法治文化大院、法治长廊、宪法主题公园、法治墙绘24处,开通普法执法单位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宣传平台40余个,开展送法进社区、移动法庭、法治讲座、现场调解等活动340余场次,浓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扎实推进“法律顾问”工作,在安置点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选派律师、法律工作者担任社区法律顾问,选聘搬迁社区中素质高、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作为法治宣传员、人民调解员,探索以人民调解员为轴心,公安、住建、城管、民政、人社等有关部门平行联动的工作模式。三年来,共调处搬迁社区各类纠纷339件,调解率达98%,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经验做法之四 |<br>卢氏县:四抓四强促四新 打造后续扶持新高地

范里镇新庄村搬迁安置点法治宣传墙


  强化内生动力。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志智双扶并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激发群众感恩奋进的内生动力。在安置点组建社火队、合唱团、秧歌队等35个,累计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活动300余场次;制定村规民约,常态化推进“红黑榜”制度,持续深化“文明诚信家庭争创”,让文明新风常新常劲,着力营造“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富”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