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之五:
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隐性债务审计全覆盖 服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时间:2020-05-17 15:55 来源:体改处

  推荐词: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审计署和外省审计机关无相关先例的情况下,河南在全国率先开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全覆盖审计,弄清了政府隐性债务隐在哪、险在哪,化解难在哪、招在哪,摸清了“底子”,开出了“方子”,探索了“路子”。省委省政府以审计结果为参考依据,研究出台了一揽子改革计划,并向中央报送了调查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全国人大财经委、财政部到我省专题调研,财政部向全国介绍推广河南政府隐性债务全覆盖审计经验。审计促进全省各地建章立制110多项,推动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3000多亿元。

  


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隐性债务审计全覆盖

服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省审计厅


  近年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全面摸清债务底数,严控债务增量,防范风险隐患。2018年,河南省探索创新采用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领导、市县审计机关异地大交叉的方式,在全国率先开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全覆盖审计,弄清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隐在哪、险在哪,化解难在哪、招在哪,摸清了“底子”,开出了“方子”,探索了“路子”。省委、省政府以审计结果为参考依据,研究出台《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改革计划,并向中央报送了调查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全省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得到进一步规范,累积的债务风险稳妥有序化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一、改革背景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个别地区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融资形成的隐性债务问题突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风险隐患,如不及时妥善化解,容易引发系统性财政和金融风险,影响我国向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同时,全国普遍存在政府隐性债务底数不清、化解不力的难题,部分地区存在“情况不明决心大、底数不清信心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等多个会议上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做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的相关要求。省委、省政府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全省重点工作任务,省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政府债务审计,摸清真实底数,找准问题症结。

  尽快开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全覆盖审计,有助于省委、省政府及时全面准确掌握隐性债务底数,分类精准施策,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加快建设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效防范区域性财政和金融风险。但开展隐性债务全覆盖审计,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技术存在障碍,既没有先例和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明确的统计口径可以遵循,无论是全面统计隐性债务,还是精准评估债务风险,都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口径和标准;二是工作面临风险,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涉及面广,可能会引起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误解,特别是如果政策把握不好,组织不周密、调查不深入、数据不精准,还可能会酿成审计风险,对全省防风险大局产生不良影响;三是任务紧急繁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涉及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等2000余家单位,情况十分复杂,要在一个月内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进而为省委、省政府改革决策提供高质量参考,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审计机关面临巨大压力。

  二、主要做法

  (一)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在中央有关部门未明确政府隐性债务定义、未准确界定政府隐性债务口径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正视问题,不回避、不遮掩、不拖延,明确提出“隐性债务问题越早解决越主动、越晚解决越被动”的要求。尽管上级审计机关未出台统一的政府隐性债务审计工作方案,外省审计机关也没有开展全覆盖审计的先例,河南审计机关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力排异议,尽锐出击,勇于在全国范围内做第一个组织开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全覆盖审计的省份。

  (二)交叉联动,全面覆盖。为优质高效完成审计任务,省审计厅探索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全省范围内统一制定工作方案、统一制发通知书、统一认定口径、统一出具报告、统一结果运用,省审计厅与市县审计人员混合编成审计组,三级上下联动。为增强审计公正性和独立性,各市县审计机关采取大交叉方式实施审计,有效减少地方政府对审计查证、定性处理和结果上报的干扰,保证审计结果可靠、可信、可用。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实行了“三个一”:“一个县一个县审计”,对全省全部17个省辖市和济源市本级、105个县(市)、52个市辖区、46个开发区逐一进行审计;“一笔债一笔债核实”,对各类主体举借的20000多笔债务依法依规、客观审慎地进行了核实,逐笔分析了每笔债务的协议金额、到位资金、融资成本、举借形式、债务期限、资金涌向、偿债来源,明确是否属于政府性债务的范围;“一个包一个包打开”,对认定的5000多个政府性债务项目进行了穿透式分析,全面解剖了每个项目的资金来源构成,逐项识别评估了债务风险情况,确保审计范围全覆盖。

  (三)谋定后动,数据先行。为确保审计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省审计厅精选25名业务骨干,先期对漯河市本级及所属5个县(区)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试点审计,初步掌握了市县政府隐性债务现状,摸清了审计重点,探索了有效方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工作经验,据此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和操作指南,系统设计了6张审计报表,涉及477类审计数据,明确了符合实际的政府隐性债务认定标准和口径,为全视角、多维度、穿透式调查分析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供了基础支撑。坚持“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思路,运用信息化手段为现场审计“定位”“导航”,对全省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工商企业注册登记数据、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数据以及有关金融业务数据等进行跨行业跨领域大数据分析,筛查发现审计疑点,再对重点疑点事项进行延伸核实,实现了精准审计,高效审计。

  (四)查病治病,防范未病。政府隐性债务审计不仅查病,更加注重“治已病”“防未病”,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积极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在揭示和反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减变化、风险状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债务规模、举借方式、偿债能力等实际情况,科学分类提出整改措施,一债一策,推动积极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对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制度漏洞,从加强项目建设审批源头管理、拓宽合法融资渠道、加快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规范、建立政府隐性债务数据监测平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强的合理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审计数据移交财政部门后,相关市县逐笔逐项制定了化解方案,明确了各个债务项目的化债期限、化债规模和化债措施等,据不完全统计,审计促进全省各地建章立制110多项。

  三、实践成效

  通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全覆盖审计,摸清了债务底数,揭示了风险隐患,提出了对策建议,帮助各级党委政府做到了“心中有数”,促进了全省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有序推进。通过测算债务率、偿债率、债务增长率、超限额率等重要指标,结合市县实际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分析提出一批债务风险较大的地区名单,引起省委、省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点关注。通过审计持续跟踪检查和督促整改,全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得到坚决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底市县两级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妥善化解3000多亿元,财政约束力度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进一步健全和规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不断取得新成效。

  省委书记王国生、时任省长陈润儿充分肯定全省政府隐性债务审计工作,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用近300字的篇幅对该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全国人大财经委、财政部到我省专题调研,财政部以“河南省率先组织做好隐性债务摸底切实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为题,向全国介绍推广河南政府隐性债务全覆盖审计经验。河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攻坚克难典型案例选编》,将政府隐性债务审计攻坚克难情况,作为主题教育学习资料印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