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之八:
政企携手 同向发力
以体制机制改革驱动牧原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时间:2024-04-16 16:14 来源:体改处

  推荐词:近年来,南阳市坚定不移支持牧原龙头企业扩能增效、做大做强,积极塑造与本地产业价值链相匹配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全力破解“融资贷款、要素供给、技术创新”难题,助力牧原在饲料、种猪、养猪、屠宰等产业链重要“锚点”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延链补链强链,带动农牧装备、合成生物、生物制药、食品深加工、新能源等产业持续发展。通过创新引领、科技植入、数字驱动、金融赋能,牧原累计“吸附”优质企业客户1.3万余家,实现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融合发展,助力南阳产业量质齐升。牧原引领的“头部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被省委书记楼阳生称为县域经济“成高原”示范案例。



政企携手 同向发力

以体制机制改革驱动牧原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南阳市


  一、改革背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要求加强产业振兴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改革。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南阳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围绕一个龙头,培育一个集群、打造一个链条,崛起一个园区”的产业发展思路,利用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发展基因自带的一、二、三产业链融合发展属性,延伸产业链、构建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着力推进牧原优势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了以牧原为核心的猪产业生态圈,实现了强市、强企与富民的统一,走出了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二、改革做法

  (一)聚焦“机制+”,把握产业发展“大战略”。一是顶层设计强部署。成立了以牧原为盟长、26家企业组成的南阳市肉食品加工产业联盟,建立南阳肉食品加工产业链群“三长”工作制度,制定产业链发展规划和目标,落实“一链一图谱六清单”工作推进机制,并开展常态化督导考核,推动产业链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地。二是专班推进聚合力。组建产业基金、金融生态、上市培育、人才引育、税务服务、平台公司“六大”助企强链专班,整合金融、科技、人才、节能等专业服务机构19大类278余项服务,变“开店等客”为“配送上门”,调动专班专业资源,巡回开展现场服务,为企业解决资金、用工、节能等实际问题。三是高效闭环抓落实。全省率先实现企业类市场主体全覆盖包联帮扶,建立动态化干部包联调整机制,严格落实每月17日“企业问题研讨解决日”制度,构建了包联干部、服务窗口、线上平台、诉求热线多渠道收集,各级各部门集中研判分析、分类处理、联动办理,“问题有解诸葛会”联席会商,企业满意度调查跟踪反馈,市纪委监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局从严考核评价的问题办理闭环机制,推动涉企问题高效解决、动态清零。

  (二)丰富“平台+”,做优产业发展“大通道”。一是精准定位赋链。支持牧原瞄准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高端,推动牧原产业的纵向垂直整合、横向集群发展,重点做好饲料、养殖、屠宰“三篇文章”。现代猪产业及其产业集群在全市已具雏形,同时,形成公铁联运、供应链金融、职业教育及包括建筑安装、消杀防疫等在内与生猪养殖关联的四大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平台。二是紧盯优势延链。延伸屠宰加工链,依托牧原成立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推动就近屠宰、集中加工,实现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延伸装备物流链,依托牧原建成集仓储保管、中转集散、运输配送等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智慧物流园区,带动周边汽车零部件、电气机械、仓储物流等产业发展;延伸生物制药产业链,招引千红药业、联邦集团等大型兽药疫苗企业到南阳投资建厂,成立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引进胆红素、血浆蛋白等领域国际知名企业,建设生猪副产物加工大产业、大基地。三是集群发展融链。按照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的部署,统筹土地、资金、能源等关键要素补强,通过标准化厂房等重资产投入,对7大产业集群17个重点产业链进行重点支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共享原材料、基础设施、知识产权等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三)紧盯“服务+”,强化产业发展“大保障”。一是优化扶持政策。出台《关于强力推进牧原集团做大做强做优的十条扶持措施》,通过实行证照办理“绿色通道”、做好养殖用地供应、支持开展生猪品种保护和培育等措施,助力牧原创建生猪核心育种场,破解生猪产业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持续提升“猪芯片”质量,打响牧原种猪品牌。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按照“政府权力有边界,服务无边界”理念,从保障设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政策性贷款、生猪保险、科研创新、数据上云、投资审批、养殖项目环评审批等方面制定精准化、高效化服务措施,推动形成全市上下重视、支持、服务生猪产业的浓厚氛围。三是优化要素供给。设立总额5亿元的牧原供应链企业股权投资基金,出台《农牧装备供应链产业基金管理办法》,签订产业链金融服务项目战略协作协议,量身定制推出多种新型信贷产品,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开展银企对接、产融合作。此外,增量配电试点建设、煤炭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等也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和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保障。

  三、改革成效

  (一)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在脱贫攻坚时期,南阳市携手牧原创新实施“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推广到全国15省62县,合作社收益18.6亿元,其中脱贫群众收益11.7亿元,帮扶14万户39万人脱贫增收。过渡期以来,牧原将产业链下沉、价值链延伸,持续发挥产业帮扶优势,增加脱贫群众收益1.5亿元,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二)绘就人才培育“雁阵图”。南阳市、牧原集团创新“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模式,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依托牧原的生产基地,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吸纳就业资源优势,累计带动14万人就业。从2005年起持续开展“聚爱助学”系列公益活动,累计资助6万余大学生2.7亿元,帮助一大批毕业大学生解决求学、就业难题,满足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三)打通降本提效“硬关节”。一产方面,打通小麦、玉米、红薯、沃柑、莲藕等37种农作物资源化利用路径,推进“田养猪—猪养田”种养循环模式,2023年服务农田近500万亩,每亩减投增收352元。2023年11月,“牧原数字化种养循环”成功入选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发布的“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案例”。二产方面,建成集装备、信息化、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养猪产业互联平台,构建“低成本”产业生态。依靠牧原自养模式,每天运行的186万台智能化设备、10亿条以上数据,为电器芯片、智能设备等供应商开辟广阔市场空间。三产方面,以牧原龙头为核心,联合上下游上千家企业建成现代生猪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累计为域内供应链企业发放贷款194.95亿元,节约资金成本4亿多元,有效解决了“企业担保抵押难、银行风控难”两大难题,极大缓解了供应链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