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中原观察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

时间:2024-06-05 09:12 来源:河南日报

  算力是继热力、电力之后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关键生产力,已成为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和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6月4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部分算力企业、重点项目和数据交易中心等地,调研算力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要抢抓机遇,深度融入“东数西算”算力枢纽体系,充分发挥海量数据资源、超算核心节点等优势,强基础、育龙头、聚产业、优生态,进一步优化算力结构、丰富算力融合应用,加快打造算力产业高地。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而数字经济在这三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河南正处于向先进制造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数字化转型带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聚焦打造“7+28+N”产业链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9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三成。《2024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全方位推进数字强省建设,2024年数字经济增速保持在10%以上,总量规模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以席卷之势改变各行各业,数字经济既是大国竞争的新赛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发展对话”活动在雄安新区举办。与会专家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应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穿越创新周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创新持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技术周期切换时,通过积极拥抱“不确定性”来穿越周期,就能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成为新周期的引领者。

  根据《2024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4年,我省将持续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聚焦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强化数实融合应用、提升数字治理效能、优化数字生态体系,实施一批重大引领性项目,引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提升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河南正当其时、正逢其势。

  壮大耐心资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具备战略定力的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中国数字企业研发投入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两家企业创新投入均位于全球前列。与此相对应的是,华为专利申请数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腾讯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总数超7.5万件,在互联网企业中仅次于谷歌。

  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连续两年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目前,阿里巴巴、抖音、科大讯飞、新华三、奇虎360数据中心等全球全国知名的科技型平台企业,纷纷在郑州落户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数据中心等。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力量,我省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足以说明,只要政策展现足够的诚心,资本就能保持足够的耐心。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因地制宜”是重要的方法论。近年来,我省聚焦优势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先后设立了40家省产业研究院,统筹做好“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从1到100”的工程创新、“从100到N”的应用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链条发力加速成果转化。日前召开的省委科技委第三次会议传出消息,我省聚焦重点培育的“7+28+N”产业链群,自今年起三年内将从高校、科研院所等选聘一批“科技副总”到企业任职工作。“因地制宜”搭建创新平台,“因企制宜”提供人才支持,我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巩固传统产业的基本盘,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老树发新芽”;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阵地,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下好未来产业的先手棋,全面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携手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中原大地的创新动能必将更加汹涌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