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动态 > 委领导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刊发马健署名文章
《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乘势而上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时间:2024-07-17 16:02 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日前,《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4年第6期(总第27期)刊发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署名文章《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乘势而上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部地区崛起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围绕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明确“两个确保”奋斗目标,谋划实施“十大战略”重大部署,奋力走出了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河南路径。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新部署,为我们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决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总体要求、作出的战略谋划、指明的方向路径、描绘的美好蓝图笃定前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锚定“两个确保”、持续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努力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彰显发改担当、作出发改贡献。


图片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部地区崛起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新部署,为我们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省发展改革系统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贯通起来,求真务实、敢作善为,不断把学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度,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深刻阐述了中部地区崛起“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抓好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不断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一)在牢记嘱托中感恩奋进,激发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的内在动力

  2024年3月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一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5年来,中部区域经济总体平稳,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基础明显改善,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从2019年到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由21.8万亿元增加到27.0万亿元,对全国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中部地区发展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总书记关于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重要讲话中蕴含的重大政治考量和鲜明战略指向,持续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决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总体要求、作出的战略谋划、指明的方向路径、描绘的美好蓝图笃定前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在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中交出奋勇争先的出彩答卷。

  (二)在对标对表中加压奋进,扛起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召开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隔五年,在2024年召开的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进行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赋予中部地区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寄予中部地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殷切期待。中部地区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具有独特区位优势、强大内需市场、丰富科教资源和雄厚产业基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需要,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的中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河南放到全国大局中、放到融入和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来思考,进一步放大格局视野、找准方位坐标,向高处攀、与强者比,坚定扛起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使命担当,全力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在敢为善为中实干奋进,展现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六个方面,系统性提出了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任务举措。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国发展大局,进行全局性把握、整体性谋划,为中部地区发展明确的战略定位和推进路径。我们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部地区崛起、对河南工作历次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贯通起来学习、融会起来领悟、结合起来落实,作为谋划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和主线,用创新性举措一以贯之抓好贯彻落实,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以“挑重担扛重责”的敢为善为,进一步谋实谋细各项工作,做到认识再提升、问题再梳理、目标再聚焦、任务再落实,找准工作的连接点、融入点、突破点,一笔一画、工工整整把总书记为中部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二、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奋力走出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河南路径

  近年来,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五大任务,立足实际,前瞻30年看问题、谋对策、抓发展,明确“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奋斗目标,谋划实施“十大战略”重大部署和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重大举措,探索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实践路径,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展现了河南担当、作出了河南贡献。

  (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上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首要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形成1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0家省实验室、40家产业研究院、24个智慧岛贯通融合的创新平台体系,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着力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新”突破,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重塑重构以7大产业集群、28个千亿级产业链为引领的制造业发展框架,实施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全面完成,郑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洛阳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接续落地开工、投产达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9%,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

  (二)推动城镇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共进”,在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同性上取得积极成效

  坚持龙头带动和整体联动相结合,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复函,统筹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一主两副、四区协同、多点支撑”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全面重塑航空港区管理体制机制,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全面建成。统筹实施放权赋能、省财政直管县、“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县域经济三项改革,制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原农谷”建设,着力打造20条优势特色产业链,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3.1%,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推动生态保护与节能降碳“互促提升”,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上迈出坚实步伐

  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重大工程,2019年以来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10.2万亩、湿地2.3万亩,黄河干流出省境断面水质达到II类。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深化丹江口库区国家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陶岔取水口水质由II类改善为I类。2023年全省PM2.5浓度下降5%,优良天数增加5.9天。全省160个国控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比优于国家目标8个百分点。全面建立碳达峰“1+N”政策体系,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等13个专项行动,深化碳达峰试点、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新增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2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706万千瓦、占比48.2%。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和园区198个,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5%。

  (四)推动系统改革与制度开放“同向发力”,在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上实现实质突破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以评促改,建成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截至2023年底,7195个事项实现“掌上办”,大力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全省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000万户。推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融合并进,高起点谋划郑州航空港新片区,“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不断巩固,2023年全省进出口总值达8107.9亿元,连续12年位列中部第一,郑州机场国际航空货运规模稳居全国第五,新郑综保区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一,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构建起“21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

  (五)推动民生福祉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在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上结出累累硕果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2023年新增技能人才328.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9万人,高校毕业生综合就业率90.2%。获批设立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郑州美术学院、信阳师范大学,高校总数达到168所,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开工建设乡镇寄宿制小学150所,新扩充幼儿园公办学位13.5万个。截至2023年底,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2个、居全国首位,105个县域医疗中心全部达到二甲水平。举办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偃师二里头、渑池仰韶村、郑州商城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投用。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河南路径,支持兰考建设高质量发展富民强县试验区。

  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中作出河南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必须牢记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以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奋力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新征程中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

  (一)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南既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又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亟须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牵引,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加快动能转换,不断催生稳增长的支撑点、调结构的突破点、新动能的生长点。要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聚力推进“两城一谷”(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建设,加快建设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水灾变模拟试验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努力使“两城一谷”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引领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坚定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7+28+N”产业链群培育,强化“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牵引,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开展国家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建,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着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新优势,谋划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实施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数字生态化,积极培育壮大数字核心产业,加快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推进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光电、先进计算等重点产业链培育,着力提升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支撑能力,深度融入“东数西算”算力枢纽体系和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实施国家算力高地建设工程。

  (二)以深化区域合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河南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5个在这里经过,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具备对接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便利条件。要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树牢“一盘棋”思想,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对接,强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在更大范围内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积极推进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建设,拓展苏(州)信(阳)对口合作,谋划建设豫皖跨省临港经济合作区、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区。全面深化豫鲁合作,以交通互联互通、要素共融共享为重点,推动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协同联动,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持续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积极对接中部地区大通道建设,优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通道经济,建强大枢纽、发展大物流、集聚大产业,加快区位交通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三)以协同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动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河南经济体量大、开放载体齐备、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好,持续强化改革开放协同发力,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既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的重要使命和光荣任务,也是重塑自身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要及时跟进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强化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积极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着力推动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走深走实,清单化落实108项重大任务,一体推进强市场促公平、强服务增便利、强法治稳预期、强开放提质量、强改革抓创新,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立足全面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健全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资源向主业、实业、新业集中,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格局。深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项政策举措,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增强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激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加快建设河南自贸区2.0版,高标准推进RCEP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口岸和综保区发展能级,全面提升“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展优势,谋划举办第二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四)以绿色低碳转型牵引美丽河南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拥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地位重要。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持续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为牵引,更大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推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推动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煤电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加快推进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开展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力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五)以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承担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艰巨任务,肩负着在乡村振兴中建设农业强省的重大责任。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发挥好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强农惠农富民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下乡服务。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大别山、太行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高标准建设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接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六)以提升保障能力筑牢国家安全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努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10左右,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资源、能源安全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要坚决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抓住种子这个要害,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中原农谷蓄势突破,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提质增效,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扩产增储,布局建设一批高效清洁煤电、抽水蓄能、新能源和新型储能项目,构建形成煤、油、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