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动态 > 市县

平顶山高新区:聚焦“两主一新”,夯实产业链新格局
丨河南开发区改革启示录③

时间:2024-07-25 20:44 来源:工业处、顶端新闻


  自2015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平顶山高新区走上了发展“高速路”。

  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主抓尼龙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两主一新”产业,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称号。

  平顶山高新区的产业优势有哪些?其发展成果为何屡受国家认可?记者带你全景式了解平顶山高新区产业发展道路。



  健全制度链,平顶山高新区向发展优势转变

  “三化三制”改革,平顶山高新区取得卓越成效。

  2018年,作为全省首个“三化三制”改革试点,平顶山高新区顺利完成阶段性重点任务,其改革经验在2023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论坛被推介,先后吸引10余家兄弟开发区前来考察交流。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平顶山高新区自改革以来,全面加强与东中西部国家高新区结对合作,分别与嘉兴、界首、常州、安阳等高新区进行交流学习。其实施的“管委会+市场主体”架构,形成了“小政府、大服务”格局,通过市场化运作组建了高新投资集团,资产规模已达8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平顶山高新区还落实“管委会+产业园区”运行机制,并成立六大产业园区,聚焦科技创新与经济建设。尼龙智造产业园、跨境装备智造产业园等7个专业化产业园,也不断提升亩均效益,为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全新突破口。



  优化产业链,龙头企业起到带动作用

  依托平高集团、平芝高压、伊顿集团等头部企业,平顶山高新区逐步形成以高压、超高压开关及零配件产品为主的产业关联、生产配套、大中小企业结合的装备制造产业链条。

  尼龙新材料产业方面,平顶山高新区依托神马尼龙化工、神马工程塑料等龙头企业优势,聚焦特种尼龙、高端纺丝面料、改性工程塑料等产品领域,延伸尼龙新材料中下游产业链,实施打造投资50亿元的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

  目前,项目一期尼龙智造产业园已建成投用,省能源及尼龙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等一批尼龙产业项目已进驻建设,产业链逐步完善。

  围绕平顶山市“新型能源城”建设目标,平顶山高新区还培育发展光伏储能、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以平煤隆基为主要代表的新能源、储能产业链正在形成,平煤隆基年产3000万套光伏组件项目建设完成;从零孵化的神鹰化工在绿色循环经济、固体光气技术路线等领域研发20余项核心专利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提升创新链,平顶山高新区打造创新生态集群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五年来,平顶山高新区高企数量增长447%,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427%,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增长333%,省级双创孵化载体增长150%。今年,区内神马催化科技获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库柏爱迪生获批省级质量标杆企业;平芝高压获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均实现零的突破。

  据了解,目前,平顶山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7家、“专精特新”企业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各类研发机构与平台109家,绿色工厂、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占全市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平顶山高新区整合全市创新资源,开展“百名博士进高新”“百家企业进高校”“百名高管进课堂”等系列活动,累计开展产学研创新78项,50余名博士人才入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归根工程”是平顶山高新区的重要人才工程,该工程汇聚了平顶山籍在外优秀人才296人,签约“归根”项目58个,引进103名高层次人才,钟建英、吴秀云等一批本土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完善服务链,平顶山高新区建立“1+6+N”招商体系

  “双招双引”是平顶山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

  今年,平顶山高新区招商引资已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52.25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0个,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87.0%。其中今朝智能电气设备研发制造、易能达装备式预制舱变电站研发制造、恒益安高压配套电器元器件、巨荣中低压输配电成套设备研发生产等5个项目实现当季签约、当季开工。

  据了解,2024年,平顶山高新区谋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78个,总投资277.83亿元,列入省级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101亿元,列入市级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67亿元;上半年,省市重点项目均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的70%以上。

  值得肯定的是,平顶山高新区还利用高新投融资平台,实现融资渠道和建设模式创新,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瓶颈,累计完成融资近12亿元,新增资产19亿元,化解债务2.4亿元,棚改项目获批专项债1亿元,电气科技产业园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2510万元。

  顶端新闻记者从平顶山高新区获悉,其将立足“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定位,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为河南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