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5年专题专栏 > 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
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①丨
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构建远程异地评标调度体系
助力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平公正
编者按: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强化改革创新,在完善政策体系、增强企业权益保护、“以评促改”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营主体活力有力激发。近期,省发展改革委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我省有关地市、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好经验好做法,请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一、案例简介
远程异地评标是打破招投标领域区域壁垒和“熟人效应”的有力抓手,是实现专家资源合理动态调配的有效途径。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聚焦“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改革目标,在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坚持思路、管理、服务、技术、模式、应用“六创新”,聚焦远程异地评标“点对点线下联系”、标准不一等突出问题,建成河南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以下简称“调度系统”),有力推动我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营造了更加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调研,理清思路。深入全国28个省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专项调研,系统梳理各省远程异地评标实践模式和瓶颈问题,精选5个省级经典案例,深度剖析其在区域协同、智能调度、风险防控等创新亮点,提炼可复制推广经验。加强与省内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沟通交流,会同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赴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场调研,了解各地在评标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难点堵点,共同研究谋划全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方式和流程。
二是健全制度,明确规范。结合工作实际,注重与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会商,做到“三个统一”。统一技术规范。编制全省统一的系统对接技术规范和接口标准,统一数据分类、编码规则、字段规范等,明确相关系统交换共享数据的格式要求。统一服务标准。制定《河南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流程、专家抽取等服务;同步推进配套制度建设,组织起草操作指南、应急服务等文件,推动全省流程环节和服务模式相统一。统一监管方式。依托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在线监管服务平台,对评标主、副场全流程评标活动实施在线监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贯通。
三是完善系统,科学调度。建成调度系统。深化规则、技术、数据融合,2024年8月份以来,启动并完成了调度系统研发、政务云部署和管理规则制定等工作,实现市级以上交易平台评标场所、评标席位、评标专家、评标监控统一自动调度的目标。目前,已有211个评标席位纳入调度系统,单日最高可服务30个项目同时评标。实现互联互通。推动调度系统与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省公共资源交易在线监管服务平台、20个省市级(含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交易系统对接联通,形成全省远程异地评标“一盘棋”。完善系统功能。常态化征集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监管部门和评标专家意见建议,及时研判解决问题,持续提升调度系统功能和安全稳定性,确保数据安全和交易安全。
三、特色亮点
(一)评标格局多维联动。调度系统上线以来,突破了远程异地评标“点对点”连接的传统模式,形成“统一入口、多向输出”的自动调度体系,构建了全省“1+20”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新格局,推动全省专家、场所资源跨地区高效共享。
(二)防控机制数智重塑。实现了全省评标资源分配“三随机”(副场、主副场专家、评标机位随机抽取)、“六不知”(评标前主场不知副场和专家信息,副场不知主场和项目信息,专家不知项目和评标机位信息),评标监管方式由线下分散转变为线上全流程覆盖,有力遏制人为因素对评标活动干扰。
(三)服务效能提质增量。2024年11月26日,首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通过调度系统顺利实施。2025年上半年,调度系统完成调度项目409个,调度场地1533次,累计金额826亿元。其中,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远程异地评标主场项目72个,金额106.89亿元,与2024年全年开展1个主场项目相比,实现质和量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