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5年专题专栏 > 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
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②丨
焦作市打造“焦个企惠”智融平台 构建“一站式”融资服务新模式
编者按: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强化改革创新,在完善政策体系、增强企业权益保护、“以评促改”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营主体活力有力激发。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将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我省有关地市、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好经验好做法,请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焦作市聚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出全省首家个体企业智慧服务平台“焦个企惠”,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融资服务体系,变“企业找资金”为“资金找企业”,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累计突破3.2万户,为197家企业提供融资9520万元,相关经验入选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服务个体工商户发展优秀实践。
一、数据集成破壁垒,构建精准融资“数字底座”
一是全维度数据归集,激活信用资产。依托焦作“智慧金服”平台,整合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18类200余项数据指标,建成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企业在线生成可视化“金融信用报告”。指导银行机构根据企业信用资质、经营流水等核心数据,研发推出“经营流水贷、纳税信用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28类纯信用产品,为企业提供多元丰富的融资选择。截至目前,35家银行机构入驻平台,累计发布金融产品112个,促成融资9520万元,有效提升了融资服务可得性、满意度。二是智能化模型画像,精准匹配需求。构建“经营规模、行业特性、信用等级、成长潜力”四维评估模型,为企业自动生成“政策画像”“融资标签”,帮助企业精准匹配金融产品。比如,针对餐饮行业“资金周转快、食品安全风险高”的特点,优先推送“食品安全责任险补贴+信用贷款”组合方案,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解决“短频急”融资需求。三是精准化风险预警,防范信贷风险。平台与银行机构系统直连,构建“贷前风险预警—贷中动态监控—贷后智能管理”的全流程风控体系,实时监测企业风险指标,及时触发风险预警,帮助银行提前介入并调整还款计划,避免形成不良资产。
二、场景创新优服务,打造便捷融资“智慧通道”
一是全流程线上闭环,提升融资效率。推动“注册—申请—审批—放款”全链条数字化改造,企业通过平台实时查看融资进度、下载电子合同。针对“短频急”资金需求,开发“极速贷”模块,自动审验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材料,实现“5分钟提交申请、1小时智能预审、24小时内反馈结果”。二是建立融资需求动态池,实现融资需求一键响应。企业通过平台一键发布“贷款额度、期限、担保方式”等需求,实时向35家银行机构推送需求信息,实现“一次发布、多家响应”。同时,科学评估企业“信用评级、纳税记录、研发投入”等信息,动态纳入“融资白名单”,为企业定向推送“低息贷款、无还本续贷”等优质金融产品。今年3月份,河南智源康贸易有限公司通过平台提交270万元贷款申请,依托“白名单”快速审批通道,从申请到放款仅用3个工作日,有效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三是“政银保”联动,构建风险分担体系。设立1500万元的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依托全市8家融资担保机构,推出“专精特新担、科技保”等专属产品,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比例提供风险分担。同时,引入6家保险公司开发“财产险、复工复产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定制化产品,着力打造“政府补偿+保险兜底”融资风险分担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均费率降幅达到18%以上,累计为197家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5200万元,真正实现政府担保“增信”、保险护航“托底”、银行放贷“解渴”。
三、机制创新强保障,筑牢可持续发展“风控屏障”
一是信用修复联动,强化融资保障。开发“惠·信用”服务专区,推出“四书同达”修复机制,经营主体线上提交修复申请后,行业主管部门线下同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信息公示告知书》《信用信息异议申请告知书》,一次性告知修复条件、流程及时限。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为145家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有效帮助企业“增信增额”。二是政策白话解读,释放红利效能。聚焦当前“政策看不懂、政策不好找”等问题,平台建立“惠·政策”服务专区,通过视频、动漫、图表等形式,对368项惠企政策进行“白话版”解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企业申报条件、申报流程和享受范围,先后帮助131家小微企业解读申报“创业担保贷”贴息政策,企业融资成本平均降低1.85%。三是银企常态对接,推动资金直达。深度联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按照企业授信成熟度划分“红、黄、绿”三个等级,实现“一段一标、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其中,“促绿投放”,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推动75家“绿灯”企业快审快贷;“促黄转绿”,通过信用修复、容缺办理等措施,帮助63家“黄灯”企业完善授信手续;“促红救活”,通过政府基金、推荐争取政策性资金等渠道为59家“红灯”企业给予融资支持,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