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⑥丨
开封市一码规范涉企执法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时间:2025-07-08 10:50 来源:营商环境处

  编者按: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强化改革创新,在完善政策体系、增强企业权益保护、“以评促改”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营主体活力有力激发。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将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我省有关地市、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好经验好做法,请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基石。近年来,开封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的号召,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探索出“互联网+执法监督”的创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搭建“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对涉企行政执法进行全流程闭环监督,有效整治了行政执法中的乱象,提升了执法的规范性与合法性。

  一、高位协同,构建工作合力

  开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相关工作谋划,将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涉企行政执法监督纳入全市“六个重大”工作要点以及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

  主要领导挂帅,高位推动工作开展,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方案与措施,明确了36个市级行政执法主体的工作职责。同时,统筹12个部门,从资金技术、政策指导、督导考核等方面提供保障,形成了“一体化” 工作格局。2024年至2025年,平台持续优化扩容,行政执法人员全入驻,企业赋码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有9141家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现正在为3049家民营企业进行赋码。

  二、搭建平台,实现多元监督

  开封市纪委监委为企业赋予“汴企通”二维码,执法主体扫码后才能入企执法。“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对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全流程“精准画像”。执法单位内部监督机构、企业以及市司法局和市纪委监委均设有监督端口,实现了“执法监督、司法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的多角度融合,让行政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平台具备入企扫码、码上监督、阳光监督等功能。通过“一企一码”,有效预防“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行政执法查处流程全程记录,实现全方位监督;建立多渠道投诉举报方式,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闭环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开封市聚焦企业发展难题,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形成闭环管理。明确平台操作、运行及案件办理流程,通过“台账化、表格化”管理落实责任。建立“四项工作制度”“五单工作任务”,实施“五项闭环管理”,对行政执法立案查处进行全流程监督。

  对执法检查中的问题,根据严重程度分别采取提醒、追究过错责任、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等措施。同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扬,对推进不力的单位通报批评,并将工作情况纳入全面依法治市年度考核。此外,还组织走访赋码企业,收集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落实,获得企业认可。

  四、成效显著,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开封实现了涉企执法全流程监督,改变了以往事后监督的被动局面,降低了行政诉讼发案量和败诉率,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数据显示,2025年全市行政执法单位入企检查次数和立案查处事项大幅下降,企业反映的“随意执法”“重复检查”等问题得到遏制。2025年全市入企行政执法检查522次,月均104次,(2023年5至12月累计2996次,月均374次,2024年1732次,月均144次),立案查处事项5起,均已结案,经审查确认均无程序与实体问题,涉企行政检查进一步规范,为企业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平台还减少了涉企执法案件错案率,提升了执法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执法单位内部监督机构和市县两级司法局可通过平台审查执法案卷,及时纠正问题。市司法局依据平台审核结果对执法单位进行评价,倒逼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提升了行政执法公信力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