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调研行丨在周口港,感受大市场
7月2日,周口港一片繁忙,几十艘船只正在忙碌装卸货物。
“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习近平
周口的“口”是个什么“口”?
漫步沙颍河畔,我们赫然发觉,复航20载的周口港,正挺起河南内河航运的坚实脊梁:2024年货运量突破5000万吨,占全省内河货运量的87%;集装箱16.3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0%以上。
在河南运输格局中,内河航运是明显的“短板”;而在省内,不仅周口市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是全省及淮河流域的唯一,周口港也已形成“1+9”港口体系,成了“短板”里最“长”的一块。
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当下,这个古码头焕然一新,被赋予通江达海、联动国内外市场的超强新使命。
应和着时代的强音,周口已然唤醒血脉中的航运基因,正将“港口”锻造成“枢纽”,成为观察中原大地开放发展、向海图强的重要窗口。
家门口变出海口
盛夏时节,来到周口港·范营作业区,目光所及是层层堆叠的集装箱,在烈日下折射出耀眼的金属虹彩。
“淮安”与“宁波”货柜比邻而居,中远海运的“COSCO”巨箱上还残留着青岛港的海盐气息……不同省份、不同行业的各色Logo让人眼花缭乱,标识着货物的来源、企业的足迹和贸易的流向。
这正是周口港作为“中原物流会客厅”最直观的注脚。这一片“金属森林”,印证着这个内陆港口如何有力地贯通南北、串联东西,将辽阔的中国市场乃至更广阔的世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再往前走,“皖利辛货8288”的船老大李四标蹲在甲板上,望着岸上被蓝色防雨布包裹的货物,龙门吊的钢索正缓缓垂下。“今儿装的这铁疙瘩,恐怕是个值钱的家伙!”这位常年奔波于全国水道的安徽汉子颇有经验。
“这是出口澳大利亚的盾构机零部件。”周口临港开发区码头运营办公室主任段传奇看着装货单嘱咐,“从中铁装备车间来,到江苏太仓港换大船出海。这千把公里水路,务必要稳当。”“我跑船十几年,你放心!”随着最后一个部件固定好,汽笛长鸣,李四标驾船缓缓离港。
“以前咱这儿是传统农区,提起粮食最有发言权。近几年,‘港口’‘航运’成为本地人谈话中的高频词。”周口市港航管理局局长王程清说话时总提到几个“最”:目前,周口港已成为河南乃至淮河流域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港口。
周口港“跑”得有多快?忙碌的日常就是答案——18条国内集装箱航线日夜穿梭,14条国际水运集装箱接力航线全球通达。20多个国家、全国10多个省份的40余个品种货物在此集散,让“家门口”变为直通世界的“出海口”。
周口站上新风口
周口之“口”最早什么样?在周口市博物馆,我们找到了答案。
起初,这里只是一个渡口,因艄公姓周,便被称为“周家口”,亦叫周口。发展到鼎盛时期,“三面夹河,舟车辐辏,烟火万家,樯桅树密”,乾隆年间的《商水县志》描绘了周口曾作为“水陆交汇之乡”“豫省一大都会”的漕运荣光。
但这份“百舸争流、千帆竞航”的繁盛毕竟沉寂已久,发展需时、更需势。如今,周口港再次站到了风口上。
这风口,是双重战略机遇的交汇点:乘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东风,借势河南“举全省之力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浪潮,周口正以黄金水道重塑物流格局,有效破除地理阻隔,将内陆腹地转化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活力节点。
风口之下,水运的低成本红利正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与周口港·范营作业区一路之隔,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内,美国大豆正通过直连港口的封闭式管道奔腾输送。“走水路,吨原料运费比铁路直降10%,这都转化成实打实的利润增长。”益海嘉里河南区总经理吴会祥算得明白。
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同样饱尝“甜头”。从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石,山西、河北的煤炭,到从周钢运出的产品,一进一出,企业每吨成品成本较陆运低两三百元,稳居行业成本控制前列。
“物流减法”碰撞“产业加法”,临港经济的乘数效应由此迸发。瑞茂通、娃哈哈、鑫丰生物等龙头企业竞相落子周口临港开发区,粮食加工、钢铁物流、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加速成链。聚焦打造全省临港产业发展先行区,周口港“豫货出海、海货入豫”枢纽功能日益凸显,发展成效已然可见。
数据无声,却有力彰显了复兴的脉动。今年上半年,周口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751.8万吨、同比增长55.5%,集装箱吞吐量近10万标箱、同比增长46.8%。
离港口不远处,胡辣汤摊香气氤氲,30余种香料的气息与悠长的货轮汽笛声交织——这碗源自古代漕工御寒除湿的浓汤,也正随着周口港的复兴浪潮,熬出新的时代风味。
打开中原开放窗口
周口的“口”,不仅是港口,更是中原向海图强的“开放窗口”。当下,这扇“窗口”正被奋力拓宽——
从周口港·范营作业区向东6公里,原商水县黄寨镇小集村所在,是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的周口港·中心作业区。7月10日,随着堆场的龙门起重机(场桥)与码头的集装箱起重机(岸桥)开始安装,这些硬核设备的进场,让小集开始有了大港派头。
规划22个2000吨级泊位,年综合通过能力176万标箱——机械轰鸣声中,蓝图加紧绘就。一旦建成运营,这里能满足千吨级大型船只快速通行、高效装卸,将为集装箱货物提供专业化运输服务。一个贯通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黄金水道枢纽支点,正呼之欲出。
与其紧密相连的铁路专用线同样提速建设。“铁路与港口‘牵手’,意味着周口港功能将直抵西北腹地,大幅提升‘中部便捷出海大通道’的辐射力和效率。”河南交投港航周口港务公司董事长关京说,这种加速成型的“水铁公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网络,正打破河南“不沿边不靠海”的先天局限,为内陆开放打开全新空间。
“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本质是让流量变留量、让过客变常客。”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口市委书记张建慧表示,周口将抓住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机遇,奋力扩大高水平开放,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
周口的探索,正是“水运重塑中原”的生动写照。透过周口港这个“窗口”,内河航运撬动高效顺畅流通体系的潜能清晰可见——它不仅为内陆省份解锁全国统一大市场红利贡献了可复制的方法论,更映照着河南“立中原链天下”的开放雄心。
“千万不要低估一条河的力量。”这感慨,如今正化为奔涌向前的行动:贾鲁河通航工程开工在即,周口港的航标,已然指向更辽阔的水域。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壮阔征程中,一幅依托江河律动、贯通多式联运、激活万里腹地的发展长卷,正以开放为笔,向着浩荡江海,磅礴铺展。
目前,周口港已成为河南乃至淮河流域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港口
今年上半年
●周口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751.8万吨、同比增长55.5%
●集装箱吞吐量近10万标箱、同比增长46.8%
2024年
●货运量突破5000万吨,占全省内河货运量的87%
●集装箱16.3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0%以上
周口港“跑”得有多快?
忙碌日常就是答案
●18条国内集装箱航线日夜穿梭
●14条国际水运集装箱接力航线全球通达
●20多个国家、全国10多个省份的40余个品种货物在此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