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5年专题专栏 > 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
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㉓丨
济源示范区:打造信用修复驿站“暖心屋”
编者按: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强化改革创新,在完善政策体系、增强企业权益保护、“以评促改”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营主体活力有力激发。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将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我省有关地市、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好经验好做法,请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2024年以来,济源示范区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确定为全国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以打造成熟的“信用修复驿站”暖心屋为中心,为1.7万户失信经营主体重塑守信形象。
一、打造济源“信用修复驿站”政务品牌,信用修复“提速提效”。为经营主体提供信用修复业务办理、信用修复咨询、政策宣讲等服务,打造“信用修复驿站”温馨服务,打印机、电脑自助服务一应俱全,茶水休憩功能俱备,企业只需一窗提交修复申请,线上流转、多部门共享,简化流程、建立机制、制定指南、优化服务,即申即受理,缩短办事时限,在济源市场监管公众号设立信用修复专栏一口受理,一键链接“信用中国(河南)”网站,一次申请、全网修复。信用修复申请材料精简为3份,处罚决定书等资料全部取消,实施容缺受理、先予办理。线下信用修复申请资料齐全的当场受理;需现场核查的次日完成;无需现场核查的当日办结,比法定15日办结直降13天。
二、持续深化“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统筹推进信用修复试点工作。以企业信用信息联席会议为依托,加强与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等27个单位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协同办理;健全市场监管部门和法院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协作双向推送制度,部门协同修复;联合发改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失信主体信用修复两家协同,提升修复效率,全面实施跨区域信用修复机制,系统内流转或协作机制协同办理,对在其他地区被认定为失信主体的济源企业,为企业开具《准予修复决定书》等法定责任义务履行完毕材料,线上完成沟通和数据传输,数据多跑路、企业不奔波。通过自查、大数据分析和投诉举报等手段,及时监测信用修复工作情况,协调示范区各部门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信用修复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信用标注“云端提醒”,落实“三书同达”制度。整合印制“三书同达告知书”,创新“处罚+服务+指导”信用监管机制,《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合规告知书》三书同送,一企一文“一处罚一告知一建议”,激发失信主体诚实守信意愿,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定期筛查失信信息,按照修复主体应修复、到期前一个月、已到期、已过最短修复期三种情形,分标绿、蓝、黄、红三色,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发至经营主体,确保企业及早主动申请,重塑信用。
四、信用修复实行“免申即办”,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按照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和“信用修复服务年”要求,对示范区2025年10月30日前存续经营主体,因未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三年未申请移出的经营主体,如果已经补报年报,将实行“免申即办”靠前服务,信用修复完成后,短信告知提醒,为经营主体重塑信用、恢复经营提供了极大便利,助力企业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