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高四着力”·一“县”观察 丨
孟津区 智造高地 向新而行
县计县策
孟津区通过“链上共生”战略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以政策引导企业协同创新,构建高端轴承、精密模具、新型金属材料等核心板块。依托专精特新企业主导行业标准,实施绿色智造与智能化升级,形成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生态。通过产学研融合与梯度培育行动,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致力于打造中部“智造”新高地。
秋风送爽,洛阳市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空港新城园区,机械臂挥舞、智能生产线嗡鸣,一幅现代“智造”图景正加速展开。
曾经以农业为主的孟津,如今已崛起了高端轴承、精密模具、新型金属材料等产业集群,仅今年1—5月,该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40.7亿元,同比增长19.6%。
9月12日,在洛阳铜一金属材料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铜带正传送至轧机。“从前是简易车间,现在有两个先进厂区,孟津的‘产业为基、工业立区’战略给了我们发展的底气。”企业技术负责人符利强说。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铜一金属通过“链上共生”战略,不仅为电子信息、LED照明、动力电池等企业提供关键零部件,还与本地金属加工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深度协作,形成完整配套链。企业铜铝复合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
据孟津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鹏介绍,通过“三张清单”机制,该区精准梳理企业需求、行业短板、政策对接点等信息,构建起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生态,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实现资源共享、效益共赢,引导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链式协同”。
如今,孟津不再只是制造追随者,越来越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抢占新赛道。
铜一金属主导起草《铜铝复合板带》国家标准,其独家工艺抬升行业门槛;鸿元轴承布局人形机器人轴承等新兴市场,抢占高精密轴承赛道制高点;洛阳刘氏模具则凭借11项专利和自建物流体系,成为国内唯一拥有自有物流团队的铸造模具企业,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3个月。
产学研合作也加速了企业创新突破。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利波表示,通过“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孟津正构建起从中小企业到单项冠军企业的成长路径,以更系统的政策支持,助力本地企业向更高能级跃升。与此同时,该区还通过助力企业绿色化改造和智能化提升,共同推动区域制造业能级的整体跃升。
截至目前,全区拥有5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尽管成绩亮眼,孟津仍面临挑战。鸿元轴承负责人吴巧玲坦言:“高端人才引进是关键。”虽然企业已建成12000平方米人才公寓,但希望借助政府政策优势,吸引更多工程师和技能工人扎根孟津。因国际贸易壁垒,刘氏模具部分出口区域的订单有所下滑,铜一金属则需通过第三方转口贸易。
孟津装备制造业已谋定新蓝图:鸿元轴承三年内营收目标突破10亿元,布局高档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低空经济等领域;刘氏模具发力船用柴油机、数控机床模具,2025年营收冲刺2亿元;铜一金属则瞄准低空经济,布局超薄复合箔材料。
“孟津正从‘跟跑’走向‘并跑’。”孟津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力争2027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打造中部“智造”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