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动态 > 委领导

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召开

时间:2025-09-25 16:51 来源:城市处

图片


  9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夏志胜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河南省“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关情况


图片


  马健介绍,“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决策部署,立足省情、遵循规律,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发展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补齐城镇化短板为基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55.43%增长到2024年59.22%,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由8.46个百分点下降到7.78个百分点,全省新增城镇常住人口287万人,城市数量达38个,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先行,印发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按年度制定工作要点,稳妥有序推动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落地实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放宽郑州中心城区落户条件,全省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自我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以来,累计制发居住证超580万张,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非户籍常住人口覆盖范围显著扩大。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十四五”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75万人,提前实现500万人的规划目标。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截至8月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871万人、1149万人、113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基本医疗保险加快实现应保尽保。


  二是城镇体系不断优化。坚持规模和质量双提升,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龙头,以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为带动,以郑州都市圈为抓手,以城镇协同区为支撑,全面形成“一主两副、一圈四区、多点支撑”的城镇化发展格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基本保持年均跨越千亿元台阶的态势,2024年郑州经济首位度超23%,常住人口较2020年增长48.6万人。郑州都市圈发展能级加快提升,印发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和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生态、水利、能源等专项规划,郑开城际铁路贯通运营、125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双城通办”,“郑好办”牵手“汴捷办”“洛快办”“放新办”等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跨城云互通。2024年郑州都市圈以占全省15.6%的国土面积,集聚全省近30%的人口和近40%的经济总量。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出台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持意见,洛阳百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强化洛阳、南阳、商丘、安阳交通枢纽、产业集聚、综合服务等功能,加强与周边城市互动联动,豫西、豫南、豫东、豫北四大城镇协同区农业转移人口引聚容纳能力有效提升。



  三是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顺应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动态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服务供给,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人口和经济社会承载能力有效提升。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74万户,建成棚改安置房88.8万套,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29万套,更新改造地下管网1.56万公里。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建成73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深化县域放权赋能、省直管县财政、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三项改革”,认定37个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加快破除制约城乡融合发展障碍,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发展,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2.16缩小到2024年的1.97。争取许昌进入全国首批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面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重点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全省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硬化路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行政村5G和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均达100%。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稳步建立,截至8月底,全省建成174个县域医共体,行政村(社区)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充分发挥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牵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答记者问


图片


  记者:我省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下步工作有何打算?

  夏志胜: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提升县城乃至全县域的民生质量,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扩大内需开拓新的投资消费空间。近年来,河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增强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2024年全省102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分别达到3.73万亿元、6617万人,占全省比重分别达58.7%、67.6%,成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支撑。



  一是培育县城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平台,引导县域产业集中集聚,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培育形成中牟汽车零部件、临颍休闲食品、民权制冷电器等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9家,建设1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产业支撑更加坚实。



  二是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市政设施体系,畅通内通外联通道,提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强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高县城居民生产生活便利度、满意度。目前,全省80%以上县通双高速,县城供水、燃气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99%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快推进,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全省174个县域医共体全部运行,实现县(市)全覆盖。

  三是增强县域发展活力。持续深化县域放权赋能、省财政直管县和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分两批集中下放34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02个县(市)全部实现省财政直管,全省开发区由288个整合为184个,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总结认定37个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选取20个县(市、区)为新型城镇化试点,“一县一策”明确特色主导产业,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阳市潢川县与豫东南高新区税收分成经验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把县城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深化产业园区“三化三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夯实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要素支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一步强化试点引领,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提升县城城镇化水平,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