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创新经验介绍——完善主导产业链条 提升集群竞争能力

时间:2014-06-02 10:00 来源:00000078

完善主导产业链条 提升集群竞争能力

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

 

一、基本情况

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位于中牟县城南部,是郑州市汽车城的重要发展区域,郑州市汽车产业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郑州汽车类市场外迁的唯一承接地。集聚区总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汽车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业全产业链示范区,汽车文化汇聚展示地,由汽车生产制造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两大板块组成。其中:汽车生产制造板块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主要进行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已建成12平方公里,正在建设6平方公里。汽车后市场服务板块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主要进行整车销售、各类汽车产品批发、零售及配套服务,同时开展汽车展示、汽车文化体验及旅游等服务,已建成5平方公里,正在建设5平方公里。

目前,集聚区内入驻有郑州日产、比克新能源汽车、海马商务、红宇专汽、郑州奥雪、郑州东工新能源汽车等6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近300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有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8家,是省级产业集聚区、省重点产业集群、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验区,也是郑州市2011年度“五快”和2012年度“五强”产业集聚区, 2013年被评为“郑州市两强产业集聚区”和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2014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05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500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税收约14亿元,同比增长40%;从业人员约3万人,同比增长67%;完成融资约30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增加值约90亿元,同比增长55%;生产整车约15万辆,同比增长25%。

二、主要亮点

(一)打造汽车全产业链

集聚区依托郑州日产、海马商务、红宇专汽等龙头企业,编制汽车产业链图谱,大力引进“链条缺失”企业,向上整合原材料生产,向下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高同步开发、专业制造和规模配套能力。同时,紧抓郑州市中心城区汽车市场外迁机遇,以郑州市汽车后市场服务业博览园为载体,以打造河南最具影响力、辐射力、整合力的汽车服务业类市场集聚区为目标,逐步形成复合汽车工文化体验、汽车主体公园、汽车销售与服务、汽车金融、研发总部、教育培训、特色居住、展览展示等多种城市功能为一体的汽车后市场。集聚区已形成集上游研发—中游生产—下游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全链条的汽车产业发展体系。

(二)实现战略转型升级

集聚区积紧跟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战略转型升级,2013年8月成功引进郑州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跨出了由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以比克新能源汽车、比克新能源动力电池为引领,以比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培育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产业,不断完善和延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建新能源汽车整车完整产业链。目前,比克电池1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比克新能源汽车项目已开工建设9万平方米,总装车间与焊装车间主钢构已完成。另外,北京国能电池有限公司已成功落地,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电池项目)、北京当升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天津金牛电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电池正极材料及隔膜项目)已有明确意向,有望2015年上半年顺利签约。随着比克新能源汽车的建成投产,北京国能与天津力神等项目的签约落地,集聚区即将打造动力电池生产组装、新能源汽车开发、制造和销售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集聚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解放思想谋划创新

从传统整车到全产业链条,从生产制造到谋划汽车后市场,再到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2014年,集聚区继续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加快实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创业培育、创新研发、科技服务、人才集聚和生活的集约构建,2014年谋划了4个创新创业综合体项目(未来汽车科技园、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科技园、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科技园、未来汽车设计园)。其中,投资16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科技园(汉丰创新创业综合体)16栋标准化产业用房以及企业研发中心、服务中心正在全面建设中,预计2015年11月建成使用。投资5.6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科技园(中创创新创业综合体)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未来汽车科技园、未来汽车设计园正在进行设计。另外,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引导企业走实体化发展趋势,2014年扶持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三、主要举措

(一)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力

2014年,集聚区重点建设道路桥涵、电力、廊道绿化、给水及污水处理5类基础设施,2014年完成投资52亿元,截至目前,共建成26条道路(47公里)和3座跨陇海铁路立交桥,建成1座220千伏变电站,改造线路6条(30公里),绿化廊道2100亩,铺设自来水管线35公里,开建1座自来水厂和1座污水处理厂,中牟新城水厂正在进行厂区土建,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基础设施的快速跟进全面提升了集聚区投资生产环境及承载力。

(二)招大引强增强发展力

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把汽车产业的主攻方向定位为新能源汽车,在做大做强传统整车及零部件、做专做大汽车后市场的同时,加快占领未来汽车产业的制高点,积极围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进行招商,着重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电机、正极、负极、隔膜等关键部件的科技型企业,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先后引进了北京国能、郑州市晟能激光、青岛大华等新能源汽车企业24个。2014年,园区实际利用外商资金3000万美元,签约项目45个,协议资金约350亿元。全年共储备项目182个,其中,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天津力神、北京当升科技有望2015年签约。

(三)产城融合增强续航力

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要求,汽车产业集聚区规划区内计划建设新型社区(14个)、公租房(2个)、职工生活区(3个)共19个,涉及29个行政村5.3万人,总投资131亿元,总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2014年,园区共建设各类项目16个(新型社区续建6个、新建6个,公租房新建2个,职工生活区续建2个)和6个学校项目(建成1个、续建3个、新建2个),全年完成拆迁360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32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58万平方米,回迁群众2280户11200人。9月份以来,完成拆迁155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186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80万平方米,回迁群众1650户8600人。

(四)建设平台增强服务力

集聚区先后建成8个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被省工信厅命名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入孵企业20多家,建成1个公共研发平台、2家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和11家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套合相关科技资源成立郑州市汽车及零部件技术创新联盟。投融资服务中心:举办银企对接会15场,帮助企业融资30亿元,成功扶持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土地储备中心:上报土地4268亩,批回土地1448亩。项目审批手续代办服务中心:办理各类手续1800多项。人才培训中心:累计培训工人3500余人,为比克等企业代招工人2000余人。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发布各类信息2100余条。规划展示中心:接待投资客商260余次。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了机动车检验检测中心和汽车线束检验检测中心。

(五)套合管理增强执行力

集聚区规划区域内共涉及姚家镇、郑庵镇、东风路街道、广惠街街道四个镇(街道),按照郑州市关于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与行政区域管理套合要求,县长任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3名副县级干部任管委会副职,姚家镇、郑庵镇、东风路街道、广惠街街道等4名所在镇(街道)的主要领导兼任管委会班子成员。同时,4个套合镇(街道)分别选派了3名副科级干部及1名联络员协助集聚区进行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统计入库等工作,县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等职能部门各派驻了1名业务骨干专职到集聚区办公,县公安局专门成立了公安室,县建设局、环保局、税务局、工商局实行定期现场办公制。管理套合之后,有效推进了县、乡两级资源向汽车产业集聚区倾斜,集聚区已经与部门、乡镇、街道融为一体,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项目推进机制,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项目入驻手续办理更为便利,整体工作效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