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事项名称:关于栾川至卢氏高速公路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文号:豫发改设计〔2018〕963号 主办单位:设计审批处
索引号:10010-0100-2018-00318 成文日期: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5日 失效时间:
关于栾川至卢氏高速公路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豫发改设计〔2018〕963号
: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栾川至卢氏高速公路项目初步设计的
批 复
洛阳市、三门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你们《关于呈报栾川至卢氏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请示》(洛发改投资〔2018〕49号、三发改投资〔2018〕365号)收悉。结合省交通运输厅行业审查意见和河南省工程咨询中心评审意见,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工程初步设计及修改设计。
二、路线走向及建设规模
项目起自栾川县庙子镇英雄村附近,设两河口枢纽互通从洛栾高速接出,路线向西在柏松树村附近跨越伊河;西行穿越方山、箭口山,在竹园村南跨越国道G241,设置鸡冠洞互通式立交;路线继续向西南,先后在观沟、大柏油沟两次跨越栾川北环路,路线继续沿伊河河谷北岸向西,经石庙镇柳树坑、椿树底,跨越玉帝庙沟,在上园村附近设置栾川服务区;路线继续向西跨越车沟、鱼库沟,在常湾村北设置栾川西互通式立交;在陶湾镇南跨伊河、庙祖线(S328),沿伊河南岸布线,途径八里堂南、下仓房南、秋林村南,在庙底东上跨伊河后,在九沟下穿省S328后穿越红叶岭;路线向西北上跨老灌河,经叫河镇牛栾村,在牛栾北设置天河大峡谷互通式立交;路线继续向西北沿牛栾沟前行,经安家庄村后穿越牛栾沟,进入油坊沟;在六中村路线偏转向南沿瓦窑沟前行,在窝滩村东侧进入老灌河河谷,沿河谷向西依次经过庄科南、瓦岩口、马驹口村,进入三门峡市卢氏县境内;路线继续沿老灌河河谷西行,在卢氏县汤河乡高里坪村北穿越熊耳山,经马庄河河谷、王家庄、关爷庙,在王家庄设置熊耳山互通式立交;路线继续向西北经竹林峪、碾盘后穿越熊耳山,经秦家庄、郭家凹,在郭家凹设置卢氏南互通式立交与卢氏南服务区;路线向南在马窑村附近跨越西卜象河,向西跨越蒙华铁路,在马家凹北侧设置马家凹枢纽互通与已建成的三淅高速相接,到达项目终点。路线全长75.327公里,其中栾川境50.719公里,卢氏境24.608公里。
三、主要技术标准
(一)原则同意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25.5米、分离式路基宽2×12.75米。整体式路基横断面形式为行车道宽2×2×3.75米,硬路肩宽2×3.0米(含右侧路缘带宽0.5米),中间带宽3.0米(中央分隔带2.0米,两侧路缘带宽2×0.5米),土路肩宽2×0.75米。分离式路基横断面形式为行车道宽2×3.75米,左、右硬路肩宽分别为0.75米和3.0米(含右侧路缘带宽0.5米),土路肩宽2×0.75米。
(二)路面结构。原则同意项目主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路堤段、土质及强风化岩石路堑段路面结构自上而下采用:4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 +8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34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弱风化岩石路堑段路面结构自上而下采用:4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8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34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厘米级配碎石底基层。
(三)桥涵。原则同意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及涵洞1/100。其他有关技术指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及相关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四、主要工程数量
项目主线路基填方470.17万立方米,路基挖方595.77万立方米(不含互通区),全线设桥梁23407.65米/45座(不含互通区),其中特大桥8座共11300.43米,大桥33座共11889.05米,中桥4座共218.17米,涵洞48道;全线共设置隧道29974米/23座,其中特长隧道3座共14059米,长隧道5座共9506米,中隧道7座共4690米,短隧道8座共1719米;互通式立交7座(其中枢纽立交2座)、分离式交叉213米/1座(上跨蒙华铁路桥),通道8道(路线交叉不含互通区、不含服务区匝道);设匝道收费站5处、服务区2处、监控通讯分中心1处、养护工区2处、应急救援中心1处、隧道监控所2处。项目配套建设连接线4条,其中鸡冠洞互通式立交连接线680米,卢氏南互通式立交连接线3629.097米,栾川西互通式立交连接线717.332米,天河大峡谷互通式立交连接线578.105米。
五、施工图设计时应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进一步优化平纵面设计,减少挖方,与水利、林业等部门做好衔接,完成相关手续,并根据相关意见进一步优化设计。
六、鉴于该项目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桥隧较多,施工图设计时,加强高边坡、高路堤工点的详细勘察工作,必要时可单独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确保工点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加强路线经过滑坡、岩溶、危岩及崩塌、采空区、尾矿库等不良地质路段勘察,合理确定地基处理方式及工程规模;加强涵洞、通道处工程地质勘察,进一步合理确定基础形式;加强大中桥、立交桥桥位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一步优化桥梁基础方案,确保合理可靠。
七、施工图设计时,应进一步优化路基路面设计,加强桥头、隧道出入口、高填深挖段边坡防护,提高边坡冲刷能力,优化弃方处置方案;结合区域气候特征、水文水力计算,加强路基深挖方、互通区等段综合排水设计。
八、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推荐的桥型方案。施工图设计时应按照水利等部门意见和要求进一步优化主线桥型、桥跨、墩位方案。加强互通区桥梁结构分析,确保结构安全。
九、原则同意初步设计中推荐的隧道方案。施工图设计时应进一步完善隧道的地质勘察资料,做好开挖和衬砌结构设计。充分考虑采空区、尾矿库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做好防护措施和风险预案。
十、原则同意初步设计中推荐的路线交叉方案。施工图设计时,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的方案应结合地方政府、公路等部门的意见,进一步优化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平纵面线形,优化匝道分汇段及连接线的线形过渡,加强匝道出入口安全设施设计和平交口渠化设计;通道设置的数量、位置及净空以方便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前提。
十一、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施工期交通管制、交通组织和安全保障方案,确保本项目及三淅高速、洛栾高速及相关公路施工、运行安全。
十二、原则同意鸡冠洞互通式立交连接线和卢氏南互通式立交连接线采用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19.5米;栾川西互通式立交连接线和天河大峡谷互通式立交连接线采用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10米。连接线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及涵洞1/100。其他有关技术指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及相关规范有关条文执行。鸡冠洞互通式立交连接新增占地3公顷,核定概算7966万元;卢氏南互通式立交连接线新增占地20.9公顷,核定概算19460万元;栾川西洞互通式立交连接新增占地2.407公顷,核定概算3381万元;天河大峡谷互通式立交连接线新增占地3.727公顷,核定概算2640万元。
十三、项目新增占地471.09公顷(含连接线)。
十四、概算核定为1536162.96万元(含连接线费用),其中栾川段983876.38万元,卢氏段552286.58万元。
附件:总概算表
2018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