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1067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第1241067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陈天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省绿色发展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工作,“十三五”期间,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和强化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从加强规划引领、示范试点带动、健全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加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导。印发《河南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着力推进矿产资源与终端制造业、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城市矿产”与再生产品以及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加快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废弃物集聚化利用。制定印发《河南省静脉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为核心功能,推动形成“核心功能+协同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已开工建设64个静脉产业园,濮阳、周口、济源、兰考、南阳镇平、信阳光山等6个地方列入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三是推进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印发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各类专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截至2020年,全省150个产业园区中,已有129个实施了循环化改造项目,占比达到86%。印发实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行动计划,以洛阳、焦作、三门峡、平顶山等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尾矿、赤泥、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三门峡渑池县入选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备案名单。四是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优势地区培育农业循环经济链条,推动规模化、高附加值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形成工业带动农业、工农互动、耦合发展格局,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决策,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明确了目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合您提出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编制河南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完善政策举措,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由区域和局部示范试点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转变,贯穿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提升发展质量。
二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严把项目准入关口,落实节能政策标准,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以水定产,发展节水型产业,推广节水工艺技术。持续培育绿色产业,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加快培育骨干企业,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绿色、减量、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提升行动,推动重点行业“一行一策”,制定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更新工艺流程、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引导各地依托当地产业基础,实施产业延链补链项目,实现差别化、集群化发展,提升竞争力。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绿色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国家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税收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废旧纺织品、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等领域地方法规体系。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沟通衔接,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四是加强监督考核。逐年分解落实各地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煤炭消费减量等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节能监察等制度,强化节能全过程监管。细化完善能耗“双控”及煤炭消费减量目标考核机制,提升考核体系中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改造、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煤目标完成情况等分值占比,促进各地各重点行业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感谢您对全省循环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