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动态 > 市县

【返乡创业·河南故事之八】汝州市:实施“能人回归”工程
让新兴产业“无中生有”

时间:2021-11-02 15:01 来源:中宏网

  


        【编者按】2016-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组织实施了为期5年的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河南省汝州市、兰考县、宜阳县、光山县、西平县、南乐县、禹州市、方城县、夏邑县、沈丘县、平舆县、鹿邑县、新蔡县、孟津县、鲁山县、原阳县、博爱县、台前县、清丰县、虞城县、项城市等县(市)被确定为国家试点。各试点县(市)结合本地实际,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探索并认真总结返乡创业工作经验,许多试点县(市)工作成效突出,经验可复制推广,走在了全国前列,如汝州、平舆等县(市)返乡创业人员带回了项目,培育了产业,带动了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南乐、新蔡等县(市)的工作经验、一批返乡创业企业家的典型事例在全国或全省推广。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宏网持续开展“返乡创业·河南故事”系列调研采访活动,宣传典型经验案例,营造返乡创业氛围,以期不断提升返乡创业服务质量,为更多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本回流增砖添瓦,推动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隶属于平顶山市,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其中,在外务工人员近30万人。

  

汝州市城区一角


        近年来,汝州市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坚持把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搭建返乡创业平台,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返乡创业·河南故事之八】汝州市:实施“能人回归”工程<br>让新兴产业“无中生有”

汝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梁光辉


  “近年来,汝州市以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返乡创业试点为契机,先后吸引3.89万名在外人员回乡发展,设立市场主体超过2.66万家;累计开发各类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实现了机绣纺织、装备制造等新兴主导产业的‘无中生有’,生物医药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返乡入乡创业热潮。”汝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梁光辉表示。

  汝州市焦村镇桑果蜂创业示范园区始建于2018年5月,园区以植桑养蚕及桑蚕系列产品的加工销售、石榴蟠桃的种植销售和蜜蜂养殖蜂系列产品的加工销售为发展方向。总规划面积17000亩,覆盖16个行政村2.8万人。现已建成面积7750亩,覆盖包括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共58家,占全镇经营主体的71%,2020年主导产业总产值5780万元,吸纳就业人数1956人,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900人。

  

汝州市焦村镇桑果蜂创业示范园内蚕茧迎来丰收


  武自伟,是汝州市焦村镇的一名村民,回乡创业前在青岛打工了十余年,在乡情、亲情的感召之下于2018年回到家乡创业。据武自伟介绍,2018年回来之后,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返乡创业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培训,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镇政府压缩各项开支,挤出资金200万元,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组织人员到伊川、兰考、濮阳、安徽、江苏、四川等桑蚕产业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并与省内业界专家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论证。确定产业项目后,组织种植户到现场跟班培训4次160人次,聘请河南省蚕业协会、省丝绸协会、省蚕科院有关专家长期现场技术指导,并和江苏省富安茧丝绸有限公司、安徽京九丝绸有限公司签订长期营销合作协议,保证了产品的销售渠道,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为了园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到未来,武自伟充满信心,他说:“今年是桑蚕的丰收之年,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充满信心,希望在外务工的老乡们都能尽早回来,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汝州市金顺养殖场一角


  同样是汝州籍的许帅平在外打拼多年,感受到回家发展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在2016年回乡创立了汝州市金顺养殖场。米庙镇政府积极帮助协调土地和资金,当地畜牧部门也经常上门指导,慢慢地技术和销路都成熟了起来,许帅平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如今养殖规模发展到总存栏三万多只,带动了周边养殖户150余户,2021年销售额实现1200万。


润灵集团董事长王帅涛


  出身中医世家的王帅涛在回乡创业之前,一直在南方闯荡,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不但积累一套销售经验,也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在乡情的驱动下,他毅然决定辞职回到家乡创业,在汝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河南润灵药业有限公司。

  回乡之初,王帅涛的创业之路充满了困难,销售渠道、销售思路、产品品牌、人才团队等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当地政府首先在集团建立了联系工作站,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疫情期间的交通、路政等相关手续的办理。在税费政策上,地方政府积极协调当地税务部门进行了政策宣讲,派驻员工到企业进行深入指导与服务,在税费减免中给企业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同时在人才引进和人员培训方面也对企业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与帮助。谈起这些,王帅涛分外感激;谈到未来,他踌躇满志:“我们希望能为汝州的医药大健康产业做出一份努力。”


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车间忙碌一角


  围绕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汝州市完善扶持政策。在浙江柯桥,有5万多名汝州外出工人从事机绣纺织产业,企业产品占柯桥机绣市场两成以上。在吸引这些企业回乡发展过程中,考虑到机绣企业单个规模不大、企业搬迁成本高、厂房建设周期长等难题,汝州市委市政府采取政府主导模式,由市属国有资本经营公司投资,迅速启动产业园建设,实现返乡机绣企业快速入驻、快速生产。2015年9月,启动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建设,仅用半年时间,建成一期29栋标准化厂房、9栋仓储物流用房。目前,汝绣产业园累计引回160余家机绣企业、1300余条生产线,带回产业工人8000余人,年产值突破25亿元,产品远销中东、印度、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形势,达到了引回一批老板、培育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园区的“葡萄串”效应。


汝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国朝


  “我市通过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产总值从370亿元跃升至将近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亿元到突破35亿元,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将充分发挥汝州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围绕都市圈做好配套,承接产业转移,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吸引更多有识之士返乡创业。”汝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国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