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传统产业在改造提升中蝶变升级
3月4日,走进位于工业园区的河南省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恒生物”)厂区,40万吨/年生物新能源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据公司总工程师李建平介绍,该项目是君恒生物40万吨/年重蜡加氢生产高档白油技术改造项目,预计5月份投产后,企业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5亿元。
君恒生物公司一角
面对21世纪石油资源逐渐匮乏和碳减排的环保要求,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生产可替代能源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把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利用列为优先发展方向。但因废弃动植物油加氢处理过程存在各种技术难关,包括美国、芬兰在内的国际生物化工巨头公司均未能实现废弃植物油脂加氢技术的工业化。
面对发展机遇,君恒生物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独有的中试基地优势,与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胡永康院士团队联合,在全球率先开发了高抗酸性、抗水性催化剂及废弃动植物油加氢处理工艺。去年7月,公司利用该技术规划了40万吨/年生物新能源项目,并紧锣密鼓开始建设。“这项技术全球领先,我们自己掌握核心知识产权。有了这个项目,今年企业的效益和利润将会大幅攀升。”李建平表示。
技术改造是实现自主创新、推进节能降碳、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濮阳市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升级,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工业实力跃上新台阶。
除了技术改造,濮阳市还积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制造业企业,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逐步实施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为重点的智能化改造,大力培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支持发展服务型制造;大力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推广应用,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综合利用,实现工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仅2021年,濮阳市就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07个,完成投资139.8亿元,有效促进了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其中,蔚林新材料包装自动化改造等67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概算投资60.4亿元,去年完成投资27.8亿元。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再生直供铅日产48万板栅等20个绿色化改造项目,概算投资12.39亿元,去年完成投资8.59亿元。盛源能源顺酐升级等120个技术改造项目,概算投资201.5亿元,去年完成投资127.32亿元。
2021年,天能集团、濮耐股份被评为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盛通聚源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鹏鑫化工、蓝星新材料等6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车间,可利威化工被评为省级绿色工厂,凯利来食品、众鑫羽绒等92个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用。
实施“三大改造”,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位于濮阳县的凯利来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化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其生产的蛋糕、面包、沙琪玛、米果棒、雪米饼、挤压膨化、麻花、蛋卷等8大类休闲食品销至全国20多个省,并出口到国外。据公司副总经理曹高掌介绍,自2021年6月开始,企业对整个流水线进行改造升级,能实现智能化操作的就实现智能化、不能实现智能化的就采用自动化,目前全生产线已达到试生产状态。
“实施改造后,我们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产能明显提升。尤其是实现智能化管理后,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下降,工人不再需要进行搬运物品等高强度劳动;企业能耗降低了,比如原来传送带会出现高速空转,现在如果不传输产品,传送带会自动减慢转速甚至停止转动,大大减少了耗电量。这样的改造体现在用电、用气、用水等各方面,等于是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曹高掌表示。
可以说,对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和技术化改造,已成为濮阳市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生产扩能和效益提升的重要抓手,有力有效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市统计部门统计,2021年全年,濮阳市第二产业增加值662.60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居全省第1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3%。第二产业增速领跑全省,得益于规模以上工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制造业和供应业的快速增长,这其中“三大改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濮阳市将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其中之一就是要提质发展传统产业。下一步,濮阳市将狠抓技改扩能、聚变升级,数字赋能、融合发展,绿色改造、提质增效,延链拓展、服务增值等几项工作,大力推进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迈进,为加快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