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协、餐企、金融机构齐聚,共话河南餐饮行业自救与生存之道
郑州恢复堂食已有10天,但并没有迎来餐饮人期待的消费快速反弹。上周末恰逢520网络情人节,一些餐饮企业迎来订桌高峰,但整体来看,大部分餐企还没有恢复到此轮疫情之前的水平。
2020年以来,经历多轮疫情的洗礼后,河南餐企发展愈发坎坷。“对于一些餐企而言,已经到了危急关头。”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会长张海林说。
日前,为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发展,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河南莲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河财立方共同发起的河南餐饮行业纾困解难座谈会在郑州举行,餐饮企业、金融机构齐聚,就如何为餐饮企业纾困建言献策,寻找餐饮行业自救与生存之道。
餐饮一线传音
自救与发展 努力等待黎明的到来
座谈会开始,莲菜网CEO胡建强介绍,去年以来,郑州暴雨和几轮疫情让河南餐饮企业遭到重创。有调查数据显示,如果疫情持续,现金流能支撑半年的企业不超过30%,一半餐企只能支撑3个月。
尽管餐饮人采取了多种自救措施,如品牌餐饮提供外卖服务、推出预制菜进社区等便民服务,但是受疫情持续多发、人员流动受限、消费需求不振等不利因素叠加影响,绝大部分餐饮企业遭遇了营收下降、经营亏损、资金短缺的困境。
河南一些老牌餐企创立时间长、品牌成熟、家底厚,抗风险能力较强,但对于大部分腰部餐企来说,如何自救求生存成为当务之急。
邓胜利:希望政府发放消费券鼓励消费
“咋样啊?”“咦,不中啊!”5月15日下午,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邓胜利给店里负责人打电话问客人情况。郑州餐饮人期待的堂食回来了,但以往让人欣喜的客流量并没有出现。
之前没有疫情的时候,须水邓记的一家十年老店因为有一定顾客积累基础,每逢周末几乎都是爆满。但郑州恢复堂食的当天,大厅20多桌只坐了八九桌客人,37个包房只坐了不到10桌。“恢复了也就30%左右。”邓胜利说。
2020年疫情后恢复堂食,出现了餐饮消费的反弹,但今年跟之前几次情况明显不同。“疫情两年多,对大家消费信心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邓胜利建议,希望政府能够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拉动消费,让餐饮企业快速跑起来。
张玉璞:外部的力量只能纾困,真正自救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发展
“纾困的纾,左边是绞丝旁,其实就是代表我们餐饮人现在的心情,心绪非常乱。但我们也知道,外部的力量只能纾困,解不了我们的困,真正自救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发展。”蚝堂一品总经理张玉璞说道。
蚝堂一品于2020年5月成立,一年后,暴雨、几轮疫情接踵而至,对企业的打击可想而知。有一次,有客人跟张玉璞说,你们一定要坚持着。“对餐饮行业的热爱让我们还不想放弃。只要现在有人拉一把,相信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王硕:餐企要逆水行舟,找到纾困办法
硕爷肉夹馍是轻型的小连锁餐饮品牌,去年4月份开放加盟,年度目标50家店,疫情影响一共开了40多家店。
硕爷肉夹馍创始人王硕说,疫情对小品类业态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初期门店的选址以写字楼为主,刚开始势头很好,后来人流量和消费力下降明显,目前关了两三家写字楼区域的店。另外在定位上,刚开始不做刚需产品,做特色产品,但目前就郑州整体来说,轻型餐饮消费力比较弱。
“郑州门店数量可以达到目标,但质量不行。”去年下半年,王硕将战略作出调整,走出郑州,甚至走出河南,在江浙沪等区域拓展市场。今年疫情之后,硕爷肉夹馍在定位上也做了一些改变,从做特色产品改做刚需产品,并聚焦单品肥肠肉夹馍。“在疫情等特殊的环境下,餐企要逆水行舟,找到纾困办法。”
孟晓鹏:消费旺季赶上疫情,2000块钱的冰箱都要考虑
烧烤、啤酒、炒虾尾,年轻人的夏天离不开这三件套,夜小红炒虾尾董事长孟晓鹏抓住了年轻人的“夏季刚需”,发展非常快。前两年疫情防控期间,店面还能做到将近100万元的月销售额。会上,胡建强用“可怕的业绩”来形容夜小红炒虾尾猛劲的势头。
据了解,夜小红炒虾尾从夜市起家,2016年品牌成立,2017年开始做连锁加盟。之后的两年,夜小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疫情,对夜小红的生意影响并不大,因为前几次疫情刚好错开了人们吃虾尾的旺季,最好门店一个月销售额仍保持在90万—100万元。
为了丰富产品,经过一年的筹备,2020年孟晓鹏又向预制菜的赛道进发,建设了罐装虾尾的生产线,日产能在2万罐左右,罐装虾尾经过事先调味、冷冻,消费者买回家用微波炉加热即可食用。孟晓鹏在门店上也进行了升级,加入酒吧元素和驻场歌手,进一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今年5月14日恢复堂食之后,客流量不仅没有明显增加,加上人工成本后,支出反而比停止堂食时期更高。“今年是当头一棒,因为在旺季赶上疫情,企业得勒紧裤腰带。”孟晓鹏讲了个例子,前段时间后厨的冰箱坏了,修修五六百,换新的得2000多块钱,他跟店员说,现在1000块钱也得省,冰箱的事还是要考虑考虑。
王峰:转变思路,抓住预制菜风口
雨轩是以肉羊全身加工为主的企业,去年销售额超12亿元。雨轩股份董事长王峰认为,目前餐饮面临巨大压力,餐饮上游的供货商压力同样不小,餐饮客户带来的营业额贡献率已经下滑了60%。“头部餐企头疼,腰部餐企腰疼,作为餐企供货商的我,浑身疼。”王峰调侃道。
怎么办?王峰认为,后疫情时代,企业需要转变思路,换赛道。雨轩股份抓住了预制菜的风口,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预制菜品,并逐步转向C端,通过电商等新零售平台,开辟新的增长点。
王峰说,河南餐饮企业在谋求发展的同时,还在就业、税收等方面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点燃了城市的烟火气。“雨轩股份作为河南本土供应商企业,愿意为餐饮企业尽一份力,为河南餐饮行业纾困做出贡献。希望餐饮端和食材供应端能够紧密结合,携手共进。”
解忠杰:疫情会加速企业的转型和变革
2020年疫情之前,解家河南菜是不做外卖的。但经历了几次疫情的冲击,解家河南菜已经将外卖常态化,目前所有门店的月订单量在10万以上,在外卖平台上,有门店月销售超5000单。另外,解家还做了线上商城,销售河南特产过节礼包之类产品,以此增加收入。
解家河南菜董事长解忠杰认为,虽然上周末堂食恢复之后,大家都发现不像前几次那样需求爆发,大家的消费信心不足,但也不要过于悲观。
疫情会加速企业的转型和变革,比如开拓外卖、涉足预制菜、开发商城等。疫情总会过去,但餐饮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疫情问题,除了外部的帮助之外,企业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学会控制成本,为自己找出路。
吴军锋:困难时期,管理者要足够强大
福状元粥餐厅董事长吴军锋认为,困难时期,作为经营者,不要过多思考消极的东西,对市场对企业不要太悲观,要相信困难总会过去,勇于面对困难。
同时,在疫情时期,企业要学会沉淀自己,不忘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品牌建设、管理能力以及产品优化上发力。“品牌做好了,资金会来找你。”总之,管理者要足够强大,带动企业强大,还要发挥主动性,要自救,不能仅仅等着钱来救。
李华:企业掌舵者深挖新的增长线
“当下餐饮行业面临生死线。”炉小哥品牌创始人李华认为,2022年春节后,全国疫情反复,消费者信心下降。在这个时候,企业掌舵者要深挖自身新的增长线,找到拳头产品,根据自身情况判断是坚持还是换道,是否开放加盟,及时进行战略调整。
卢广利:对未来依然有信心,但目前要活好当下
受疫情影响,阿利茄汁面2022年已经关闭了几家门店。“真不想关,不舍得关。但是赔一个月两个月可以,但赔半年,一个月的房租都很多,真的撑不住了,之前公司账面的资金都很充裕,但现在不是了。”阿利茄汁面总裁卢广利表示,除门店受影响外,中央厨房受封控影响,也发不出去货。
卢广利说,以前是月月分红,今后可能要改变这种分红机制,企业需要资金蓄水池,要先生存后发展。
但身为从业者,还是要积极解决问题,此次纾困解难座谈会,有金融机构参与,相信能为餐饮企业解决资金困境。
卢广利表示,阿利茄汁面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相信以后会把品牌做好,目前阿利茄汁面的分店已经在全国布局,未来要在河南开到500家门店,下一步,公司还打算开设10万小店,夫妻就能做,这样可以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相信以后会更好,但目前还是活好当下”。
胡建强:切实体会到餐企的艰辛,有义务贡献绵薄之力
根据莲菜网大数据分析,以2019年作为参照,2022年第一季度莲菜网所有餐饮客户同店、同期采购的同品类食材总量,仅相当于2019年的74.7%,下滑高达25.3%。分业态来看,正餐类同店下单仅相当于2019年的68.28%,简快餐类为75.46%,火锅涮烤类为60.87%。加上第一季度有20%左右的社会餐饮店关闭且没有新开,因此餐饮行业整体营收,仅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60%左右,90%以上的餐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莲菜网CEO胡建强说,莲菜网作为一家本土生鲜电商平台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自身也承受压力,亦深切感受到了近三年来餐饮行业之艰辛。莲菜网作为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和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有义务为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金融机构
竭尽所能 助力餐饮行业纾困解难
刘卫东:希望银行、产业链企业多方助推餐饮行业发展
河南鸿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博资本)总经理刘卫东表示,餐饮行业是轻资产行业,成本结构决定了餐饮行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在疫情前期,餐饮企业多少还有些积累,后期就比较困难。鸿博资本愿意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支持餐饮企业纾困发展。
刘卫东表示,当下餐饮行业面临的困局并非仅在餐饮行业,河南是农业大省,这样的资源优势注定未来在食品加工领域,会有更多企业脱颖而出,因此也呼吁餐饮产业链、供应链相关的企业参与到纾困餐饮行业的行动中,一起筹措资金,助力餐饮行业发展,同时也希望银行能通过投贷联动的方式,共同支持餐饮企业,求生存、谋发展。
蒋基炜:群策群力,帮助餐饮行业渡难关
河南农开产业基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农开基金)副总经理蒋基炜表示,农开基金是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公司,基金业务一直秉承着对产业的支持与引导开展,餐饮行业产业链长,上可溯及农业,下可直达百姓餐桌,支持餐饮行业发展是农开基金义不容辞的责任。
农开基金一直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在餐饮行业,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响应号召。未来,农开基金将积极呼吁省市两级餐饮行业与产业发展受益方,形成资金方面的联合,助力餐饮企业纾困;另一方面,农开基金作为国有企业,也会通过自身的工作机制,与主管部门沟通传递餐饮企业面临的困难与现状,真正助力餐饮行业发展。
林锋:转换路径,加大金融服务供给
中国银行建业路支行林锋表示,餐饮行业“早上菜、晚上钱”的行业模式,决定了之前跟银行打交道更多是存款理财,而不是银行授信。其实早在两年前,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就参加了餐协组织的复工复产贷活动,当时河南省分行积极参与,给予餐饮企业授信,目前没有一笔逾期和不良。
林锋表示,两年来,各个行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银行也开始转换思考路径,加大金融服务供给。目前中国银行总行与美团合作,设计了一款美团商户贷产品,其中就覆盖餐饮企业,具体可根据餐饮企业的线上交易量等多个维度,对餐饮企业授信。
任新杰:多措并举,支持餐饮行业纾困解难
兴业银行郑州分行营业部任新杰表示,银行自身的行业特点决定,银行对餐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能面面俱到,但正如各位餐饮行业代表所言,自身企业做好品牌建设和自身能力提升,银行都会来支持。
据悉,目前兴业银行郑州分行为全省餐饮行业发放贷款余额超2亿元。“年初,兴业银行郑州分行就提前筹划,就如何为莲菜网这样的企业做好金融服务,进行对接,目前已批复对莲菜网授信1亿元,均为信用贷款。”任新杰表示,目前对餐饮企业,一个是线上平台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贷,一个是线下的经营贷,今年,总行也很重视餐饮行业,兴业银行郑州分行也将多措并举,积极支持餐饮行业纾困发展。
于亚恩:多线共行,为餐饮行业贡献金融力量
广发银行郑州分行龙子湖支行行长于亚恩表示,银行之前跟餐饮行业打交道更多是理财,因为餐饮行业资金周转特别快,对信贷需求不是特别明显。疫情以来,发现餐饮行业还是有短期资金需求。
于亚恩表示,对于餐饮行业的需求,目前广发银行有信用贷款税银通、抵押贷款快融通,针对个人的抵押易,还有经营性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额度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另外,广发信用卡目前在省内有700多万张,广发银行也可以跟知名餐饮企业合作,为商户获客引流。未来,也会加强与企业沟通,特别是像莲菜网这样的核心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为餐饮行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曹阳:加强产品创新,解决餐饮行业难题
郑州银行龙子湖支行行长助理曹阳表示,郑州银行可以从投贷联动、供应链融资等方面助力餐饮行业,如对农开基金投的企业跟进债权合作;或以莲菜网为核心,打通上下游供应链,解决餐饮行业采购资金难题。同时,普惠金融也是郑州银行今年的发力方向,其中的E税融属于税务贷,产品灵活、利率较低,较适用于餐饮行业。
“在产品创新方面,我们也会积极考虑围绕餐饮行业的融资痛点进行新产品开发,郑州银行决策链条短,客户有需求,支行和总行充分联动,帮助客户纾困解难,未来一定会为餐饮行业的稳健发展贡献力量。”曹阳表示。
3到5年,帮助100家河南餐企营收破亿
座谈会最后,张海林表示,之前河南餐饮行业的营业额在全国第四,如果没有疫情,按照往年增速,营业额进入全国前三应该没有问题,但现在看来,第四名的位置估计也已经保不住。
“餐饮企业活不下去很正常,因为它本身就只有平均两年半的生存周期,但现在关店率太高了,情况比较糟糕。”张海林说,对于一些餐企而言,已经到了危急时刻。现在我们一起为餐饮行业纾困,共同推动餐企的自救和发展,争取在3到5年的时间里,帮助100家河南品牌餐饮企业营收突破一个亿。另外,通过资本的力量,用3到5年的时间,扶持几家大型的河南餐饮集团公司,提升河南餐饮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