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生物经济 豫见未来⑭|宛西制药孙锋:创新表达方式 让中医深入人心

时间:2022-08-30 19:01 来源:大河财立方

  编者按 |近年来,生物经济已成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数字经济共同构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近日,《河南省促进生物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印发,河南省生物经济领域迎来首个专属顶层设计文件。《方案》明确,我省将着力构建“一核、五基地”为主体的生物经济发展布局,到“十四五”末生物经济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

  为全面展现我省生物经济发展成效,探访河南生物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8月10日起,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大河报·大河财立方推出迎接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生物经济 豫见未来”系列解读报道,本期对话宛西制药董事长、总经理孙锋。


  近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河南省促进生物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中医、中药在《方案》中被多次提及。

  《方案》提到,要“支持南阳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立豫产道地药材的良种繁育体系和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促进中药产业优化升级”等。

  作为植根于张仲景故里的中医药企业,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宛西制药)经过几十年发展,不仅形成了仲景工业、仲景农业、仲景商业等7大板块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其“药材好,药才好”的Slogan,更是成为行业标杆。同时,作为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宛西制药近年来在弘扬中医文化方面,更做出多种创新,成为中医药国潮的引领者。

  如今,随着《方案》发布,中药企业如何抓住生物经济的风口?在传播中医文化的过程中有哪些心得?中医中药如何创新发展?8月26日,宛西制药董事长、总经理孙锋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详述老牌中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方案》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南省促进生物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河南省生物经济迎来专属顶层规划。

  作为中华民族瑰宝之一,中医、中药在此次出台的《方案》中被多次提及。



  《方案》提到要“加强特色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全省中药资源数据库”“积极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和新型育种、栽培技术,建立豫产道地药材的良种繁育体系和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促进中药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和扶持优质中药饮片加工和中药制药企业,大力发展中药物流仓储业,催生现代中药产业集群”。

  “《方案》的出台,对河南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方案》当中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具体的举措。这不仅为我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勾画了蓝图,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孙锋表示。

  在此次出台的《方案》当中提到,河南将着力构建“一核、五基地”为主体的生物经济产业布局,南阳被选定为“五基地”之一,同时支持南阳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对此,孙锋表示,南阳作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气候等自然优势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同时,近年来,南阳市为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可执行的政策,并且通过外引内联,加强与国内相关高校、医院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南阳市在中医药产业当中的地位,这对南阳市做强中医药学、做精仲景医学、弘扬仲景品牌,都有重要作用。

  相关部门应加大中药材的

  规范化种植和补贴

  《方案》提到,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体系,提升中药材标准化水平,推动中药大品种质量升级。

  众所周知,中药材的质量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线。药为医所用,只有药材好,中医才能好。

  在这方面,宛西制药20多年前就提出“药材好,药才好”的理念,通过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下大功夫培育道地中药材,从源头上确保中药材品质。



  据孙锋介绍,秉持“药材好”育道地药材的理念,宛西制药于1998年就开始探索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伏牛山腹地建立了20万亩山茱萸种植基地,并于2003年首批顺利通过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

  根据此模式,宛西制药先后在河南焦作、安徽岳西、安徽南陵、四川彭山地道药材产区,分别建立了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种植基地并通过GAP认证,实现了六味地黄丸所用药材均源于自建基地的目标。



  据了解,宛西制药还以六味地黄丸标准化建设为依托,实施从药材基地选择、选种、育苗到采收的药材种植标准化,实施了六味地黄丸内在质量均一性、批间一致性等方面的生产过程标准化,建立了38个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此外,宛西制药还建成了中药材生产流通可追溯体系、中成药生产全过程可追溯体系、中成药流通可追溯体系,实现了原药材生产、流通,中成药的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借助全程溯源系统,可实现对基地及环境的有效管控,中药材生产全程追溯,以及全方位可视化的实时展示。

  “只有上乘、道地的中药材,才能制造出高品质的中药。而上乘的中药材更需要有上乘的种质资源做保障。从我们过去多年的实践来看,建议相关机构加大对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培育优化力度,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种质。同时从产业角度来看,目前河南中药材的种类很多,但种植面积并不大,尤其是高标准的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因此,建议政府提高对中药材种植的重视程度,通过对种植中药材的农户进行补贴等手段,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另外,对中药企业,要重视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进行帮扶,助力中药企业高质量发展。”孙锋说。

  创新表达方式 多途径弘扬中医文化

  作为根植于仲景故里的中医药企业,宛西制药不但从产品层面传承,也在产业层面全面继承医圣张仲景的中医药事业。以仲景文化为核心,将文化、产品、道地药材等紧密结合,结合当代人们的健康需求,创新发展仲景文化事业。

  据孙锋介绍,为让更多年轻人正确认识中医、中药,宛西制药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出了“三分钟讲透经典”项目。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将中医、中药的理论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年轻人。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宛西制药在弘扬中医中药上的首次创新。2021年,在医圣张仲景诞辰1871周年之际,仲景宛西制药制作了仲景生平国风动画,还推出了寓教于乐的《拜托啦医圣》H5,让大家在线参与。

  此外,由宛西制药参与的历史剧《医圣》已在多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再次将亿万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中国千年医药文化之中。《医圣》电视剧播出后,迅速激起了很多年轻人喜欢中医药、信任中医药、研究中医药、使用中医药的热情,这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未来宛西制药将继续坚持中医药文化传播,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在全社会形成中医药热,进而带动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继续坚持‘药材好,药才好’的制药理念,从药材入手,制剂过程中以标准化研究为抓手,进一步创新产品质量。”孙锋表示。

  对于中医中药产业的发展,孙锋认为,中医理论是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点,对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他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医理论的研究,通过传统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进一步促进中医、中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