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系列宣传 | 第六十篇:
新乡市制定范本引导采购单位内控建设
【编者按】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营商环境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近年来,全省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下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聚焦补短板强优势,全省营商环境近四年呈现连年提升态势,全省营商环境能级整体跃升。各省辖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对标全国一流水平,坚持寻求问题最优解,探索出一批市场主体认可、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一些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
继2019年河南省首次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后,为进一步发挥全省各地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示范带动效应,形成全省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今年再次汇编印发了《2021年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汇编》,全面系统梳理了189项具体的改革举措,其目的为促进各地区相互学习借鉴,推动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切实带动省内各市跑出营商环境的“加速度”。
新乡市制定范本引导采购单位内控建设
针对市本级采购单位内控制度备案时发现的问题,新乡市财政局坚持问题导向与注重实用性,制定印发了《新乡市本级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制度(范本)》,不仅对政府采购各环节内控制度建设进行了具体细化的指导,同时也对新出台的《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进行了归纳,形成了采购需求调查、采购实施计划、采购审查、履约验收相应的示范文本,纳入内控制度建设范围。
(一)明确了适用范围和目标。按照“全面管控与突出重点并举、分工制衡与提升效能并重、权责对等与依法惩处并行”的基本原则,《内控范本》以“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为主线,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规范流程、完善措施,做到约束机制健全、权力运行规范、风险控制有力、监督问责到位,实现对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促进本单位政府采购提质增效,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推进依法、规范、高效、廉洁采购。
(二)明确了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其中,在组织架构中,建议采购项目数量多、项目类别多的部门、系统,设立政府采购领导小组;不具备条件的,可采取单位办公会、党委党组会集体决策,确定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落实。同时,必须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业务需求部门、财务部门、机关纪委、法规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各部门均有各自职责,各单位要督促内设相关部门根据不同的采购事项、采购环节,确定部门内部岗位职责、岗位风险及风险防控要求。
(三)明确了运转流程,既体现程序规范又兼顾效率。一方面,明确采购人主要的主体责任是按照采购人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的职责和流程进行划分;另一方面,市本级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明确每个流程环节办理的时限要求,特别是政府采购法律规章制度对采购人有明确时限要求的事项,要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要求,务必提高采购效率。
(四)提出着重化解风险。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常见风险分为法律风险、廉政风险、舆情风险,各单位要督促内设相关部门根据不同的采购事项、采购环节,确定部门内部岗位职责、岗位风险及风险防控要求。同时,要建立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核、采购文件编制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等岗位原则上应当分开设置。建立轮岗交流制度,归口管理部门、业务需求部门要根据政府采购岗位风险等级设定轮岗周期,风险等级高的岗位原则上5年轮岗,不具备轮岗条件的,期满后进行内部专项审计。
(五)突出了政府采购的“头尾”重点管理。采购需求是采购活动的起点,也是决定采购活动成败的关键。财政部制定印发的《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对各单位开展需求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为进一步督促采购单位落实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和履约验收相关要求,确保采购结果实现相关的绩效和政策目标。在此次《内控范本》中还专门编制了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的相关示范文本。
(六)制定了清晰明了的流程图。各市本级预算单位可以结合单位实际,加强标准化建设,对于常年采购的项目,制定标准化的采购需求和采购实施计划。同时,制定标准化的表格、流程图和操作说明,提升内控制度执行的便利性和规范性。为加强电子化运用,具备条件的单位,《内控范本》提出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内控管理要求和规则融入到单位移动办公平台或者内控管理系统中去,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系统规则控制和预警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