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系列宣传 | 第一百二十九篇:
许昌市建安区开启“1+5+X”一站式多元解纷模式
【编者按】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营商环境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近年来,全省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下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聚焦补短板强优势,全省营商环境近四年呈现连年提升态势,全省营商环境能级整体跃升。各省辖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对标全国一流水平,坚持寻求问题最优解,探索出一批市场主体认可、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一些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
继2019年河南省首次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后,为进一步发挥全省各地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示范带动效应,形成全省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今年再次汇编印发了《2021年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汇编》,全面系统梳理了189项具体的改革举措,其目的为促进各地区相互学习借鉴,推动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切实带动省内各市跑出营商环境的“加速度”。
许昌市建安区开启“1+5+X”一站式多元解纷模式
许昌市建安区成立诉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把诉调对接工作纳入全区平安建设工作体系。2020年初,许昌市建安区法院成立了诉源治理中心及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并创造性提出了“1+5+X”一站式多元解纷模式,积极构建新常态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诉源治理效果初显,多年来首次实现收案数止增转降、案多人少矛盾缓解向好势头。
建安区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按照“1+5+X”工作模式运行,“1”即“1个中心”,在区人民法院设立区一站式多元化解中心,作为诉讼与非诉讼的办事机构,具体人员由法官、专职调解员、律师、人民陪审员、心理咨询师等组成;“5”即“5个工作站”,在五个基层法庭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X”即设立多个行业调解中心,目前设立的有金融一体化调解中心、道交一体化调解中心、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农民工工资纠纷调解中心等等。
(一)领导重视,组建专业队伍。建安区经过研究部署一站式多元化解中心建设工作,最终成立了区委副书记任组长,政法委、群工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一把手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分管工作的负责人为成员的诉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关于建立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方案》,把诉调对接工作纳入全区平安建设工作体系。
(二)创新机制,经费保障充足。建安区政府建立多元化解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每年由财政局划拨经费用于调解员的报酬及补助,为调解工作提供了财力支持,充分保障一站式多元化解中心的正常有序运行。
(三)优化流程入手,调解窗口前移。在区矛调中心派驻调解员,对接访案件,先由多元解纷中心办公室登记,由调解室专业调解员或协调行业主体人员进行调解,使有信访苗头案件化解在诉前。对复杂疑难案件,由听证室进行质证,要求合理的转办相关部门予以解决,要求不合理的释法明理、化解矛盾,力争息诉罢访,实现了“事事有人管”。通过标准化工作流程,为群众提供多种调解形式的服务,推动多元调解工作便捷融合式创新发展。
截至2021年底,许昌市建安区一站式多元化解中心共接收委派和委托调解案件及纠纷12538件,案件成功调解5629件,调解成功率达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