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系列宣传 | 第一百四十八篇:
焦作市孟州市府院联动绘就法治“同心圆”
【编者按】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营商环境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近年来,全省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下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聚焦补短板强优势,全省营商环境近四年呈现连年提升态势,全省营商环境能级整体跃升。各省辖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对标全国一流水平,坚持寻求问题最优解,探索出一批市场主体认可、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一些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
继2019年河南省首次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后,为进一步发挥全省各地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示范带动效应,形成全省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今年再次汇编印发了《2021年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汇编》,全面系统梳理了189项具体的改革举措,其目的为促进各地区相互学习借鉴,推动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切实带动省内各市跑出营商环境的“加速度”。
焦作市孟州市府院联动绘就法治“同心圆”
近年来,焦作市孟州市政府联合市法院解决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开启了“裁执分离”的先河,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收获了累累硕果。
(一)府院联动,开“裁执分离”先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孟州非法占地现象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大量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涌入法院。为有效破解困局,孟州市政府、孟州市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裁执分离”工作实施办法》,妥善高效地处置了109件非诉行政案件,379.44万元罚款得到有效执行。这也是政府、法院以及其他行政机关对行政非诉案件实行“法院裁定、政府实施、部门参与”的“裁执分离”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取得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府院联动,让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孟州市政府、孟州市法院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多措并举,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2020年以来,孟州市法院共办理各类涉企案件1536件,涉案金额3.47亿元,帮助20余家小微企业起死回生。2018年9月,辖区某龙头企业认购了上海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9亿元私募基金。然而,2019年3月20日,对方公司突然终止交易,拒绝申购、赎回,辖区企业面临重大损失。孟州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启动府院联动机制,孟州市法院立即开通诉讼绿色通道,组织精兵强将专项办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三)府院联动,让协同联动更加顺畅。为优化资源配置、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孟州市政府、孟州市法院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孟州市企业破产处置府院协调机制的通知》,有效处置了多家破产企业的“后遗症”,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使企业在破产重整中平稳过渡。设立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强化府院联动机制,行政案件受案数下降57.58%,行政机关败诉率逐年下降。两年来,通过梳理已办理的涉黑涉恶案件,发现监管漏洞和问题隐患,及时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发送法院建议,相关部门积极整改落实,画好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同时,2020年以来,该院共走访企业2000余家,开展涉企普法讲座150多场。
(四)府院联动,让各方力量更加聚集。孟州市委、市政府在焦作市率先出台《关于成立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构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完善了源头预防、联调联动、多元化解、效力对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把更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孟州市法院3个派出人民法庭,与辖区11个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289个村(社区)共同构建人民法庭、综治中心、巡回审判点的多元互动纠纷化解机制。2020年,委派调解案件2012件,调解成功1023件,成功率50.6%。
市中级法院联合孟州市政府、孟州黄河河务局、孟州市法院成立全省第一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并设立黄河流域(孟州段)生态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实现涉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三审合一”。2017年以来,共受理涉黄河流域民事案件145件、刑事案件34件、行政非诉案件2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