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之八:
实施“四个创新” 构建“四大体系”
以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时间:2020-05-20 14:21 来源:体改处

  推荐词:通过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是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推进科技金融改革,打通科技金融对接通道,科学运用风险补偿、奖励补贴、投资引导等方式,通过创新扶持政策、创新投入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 “四个创新”举措,加快构建科技金融的政策、工作、投融资以及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道路,为全省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造了有益经验。

  


实施“四个创新” 构建“四大体系”

以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洛阳市


  近年来,洛阳市以构建现代创新体系为引领,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通过大力实施“四个创新”,积极构建“四大体系”,在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财政资金为引导、信贷和资本投资为支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机制,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了科技型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提高。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数量从2016年的1549家增加至3293家,2019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85家,增速居全省前列。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为洛阳创新驱动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相关工作经验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

  一、创新扶持政策,构建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围绕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阶段,制定出台“信贷补偿、贷款贴息、资本投资、事后补助”等科技金融新政策,建立覆盖科技企业成长全周期的科技金融政策扶持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全链条融资服务。在种子期,重点围绕创业团队在产品研发、产品试生产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政府投入资金引导各级各类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种子基金,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支持。同时帮助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充分享受税收减免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创新政策,仅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6.36亿元,研发费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4.28亿元,加快了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在初创期,重点围绕创业团队市场化生产所需资金巨大,企业缺乏资产抵押等实际情况,联合金融机构提供“科技贷”“小微贷”“还贷周转金”等多种服务,扩大金融供给,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和难点。在成长期,重点围绕科技企业运行资金和扩张资金需求,联合社会投资机构成立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实施科技创新券、科技创业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业务,帮助企业解决扩大生产、开拓市场的资金需求,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在成熟期,重点围绕企业上市需求,鼓励帮助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或上市,对企业上市(挂牌)再融资、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吸引各类资本投资等7类业务进行奖励,推动企业做大做强。2019年洛阳建龙微纳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河南科创板上市“第一股”。

  二、创新投入方式,构建科技金融工作体系。一是健全科技金融工作协同推进机制。自2015年开始建立科技金融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发改、科技、工信、财政、金融、人行等部门为成员的洛阳市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科技金融扶持政策和具体操作规程,定期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统筹推进全市科技金融工作。二是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委托专门机构组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按照市场化、便利化运营理念组织实施各项科技金融业务,负责受理企业融资需求咨询和申请、联合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尽职调查、对金融机构风险池资金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过程有序规范。三是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加快推进市级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在财政资金扶持方式上,改变“无偿资助”和“大水漫灌”模式,探索从直接变间接、从无偿到有偿、从特惠型到普惠型的模式转变;在补助环节上,探索由事前支持转向事中支持、事后奖励相结合,积极推行以奖代补,有钢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产出效果。

  三、创新金融产品,构建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机构,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向纵深发展。一是推进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出台《关于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的实施意见》,明确“对率先成立的科技支行予以最高200万元奖励,对科技支行发放的科技贷款额的1%给予贴息”等补贴奖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开展面向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科技贷业务。目前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已设立科技支行9家,2019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达到18.38亿元,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丰富科技金融信贷产品。为持续降低科技型企业贷款门槛和风险,破解科技型企业贷款难、融资贵难题,推出“科技贷”“创新券”“还贷周转金”“信贷风险补偿”等科技金融业务,取得了积极成效。“科技贷”业务通过降低抵押物比例、贷款利率优惠、贷款风险补偿等措施,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物资产少与创新发展资金需求大的矛盾。目前科技贷资金池规模已达4470万,签约科技金融合作银行7家,累计批准授信额度3.37亿元。企业通过“科技贷”融资成本降低30%以上,获贷企业同期销售收入平均增长20%以上。“创新券”业务,通过将财政资金由研发前补助变为成果落地后奖励,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实施科技创新精准扶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目前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券3.02亿元,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资金14.83亿元。三是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参与方式,设立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各类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目前创设“洛阳嵩山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智能装备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创业创新投资基金7支,总规模超过500亿元,重点投向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

  四、创新服务模式,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培育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围绕科技型企业需求,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科技中介超市,构建形成一体化的信息渠道和服务载体,提供精准政策、科技中介、高端智库和优质孵化等专业化科技创新服务,打通科技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服务机构98家。二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用洛阳科技大市场、洛阳科技金融大市场等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政策、科技金融、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实现驻场科技服务机构76家,吸纳共享仪器设备535台/套,挂牌交易项目1308项,累计促成技术交易总额36.82亿元。三是健全信息对接沟通机制。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对接机制,通过动态更新企业融资需求项目库,先后向合作银行推荐6批、123家符合贷款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市科技、金融部门组织开展银企洽谈会活动21场,签订贷款合同4692项。四是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优质项目。通过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中国洛阳(国际)文化与科技创意博览会等国家级赛事和中国河南“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三彩杯”创意设计大赛、洛阳创业之星大赛等10余项创新创业赛事,累计承接科技转移成果653项,兑现各类奖励资金3000万元,获得社会资本投资超20亿元,有效促成科技金融结合,推动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