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系列宣传(十)】|
鹤壁市鹤山区:产业赋能 优势再造
推动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编者按: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看望老区群众。2019年9月,总书记视察我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并发出了“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伟大号召。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牢记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省市县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进,革命老区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老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近期,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我省大别山、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成效。
鹤壁市鹤山区:
产业赋能 优势再造
推动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鹤壁市鹤山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南省北部,因“古有仙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鹤山”而得名,属于国家明确的重点革命老区太行革命老区。近年来,鹤山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聚焦“两个更好”,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开创新局面。2022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逆势增长28.12%,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鹤壁市前列。
一、立足优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鹤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印记着刘伯承、邓小平、杨成武、皮定均、蒋克诚、张廷发等领导人的足迹,留下了中共林安汤边工委会、豫北战役刘邓大军指挥部、豫北战役解放军后方医院等革命遗址。2019年,中宣部、财政部、文旅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15个片区名单,鹤山区位列其中。近年来,鹤山区紧紧围绕“红色文化、历史记忆”主线,形成了“1+3+N”的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1”是围绕“红色文化、历史记忆”主线,建成了汤西纪念馆、王家辿红色印记主题展馆、第一届市委、市政府办公旧址、南山革命烈士亭和纪念碑等红色教育基地。“3”是“以红文化育人、以红文化感人、以红文化聚人”三大路径,以红色文化凝聚人心、集聚人气、带动旅游。“N”是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全区N个景区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打造产学研基地。目前,五岩山、阿斗寨两个国家级AAAA级景区影响力日益扩大,姬家山乡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西顶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由1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9个省级传统村落组成的“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成功创建省级康养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文旅开发按下了“快进键”,全区年均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中共林安汤边工委会红色教育基地
二、夯实载体,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鹤山区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发展格局从之前的“一煤独大”成功转型为现代物流开发区、生物化工园区带动的“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培育出了离子交换树脂、橡胶助剂、生物医药和现代物流等“3+1”主导产业。其中,橡胶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五分之四以上。总投资35亿元的上海迪赛诺医药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将成为省内唯一抗艾滋病、抗乙肝原料药生产基地,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弯道超车。海格化工与中核矿业共建核级树脂研发中心、元昊化工与清华大学共建特种助剂研究院,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市的1/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的1/5,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鹤壁市现代物流开发区获批省级服务业开发区,“两园一区一平台”加速构建。煤炭物流占全省煤炭交易量的20%以上,煤炭储配交易中心投资20亿元的65万吨储煤项目被列为国家储备煤基地,获评河南省第一批物流“豫军”企业。两个园区2022全年营收突破100亿元,税收同比增长15.4%,双核驱动、强链成群的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鹤山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图为海格化工
三、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镇市化战略,积极融入全市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布局,围绕“鹤鸣九皋、山水画卷”,打造精致城区。“11647”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完成投资19.01亿元,全面推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持续开展“一刻钟”生活圈提档升级,打造铁路文化公园等城市创建点位17个,投资4亿元实施鹤壁集古街全域改造、“裕隆·爱鹤城”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精致城市建设跑出“加速度”。深入推进城乡公交、清洁取暖、清洁能源、城乡环卫、生态保护、信息服务、文化服务、教育均等、社会保障“九个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干线公路、城乡道路协调发展,安新高速鹤山段、鹤山大道等工程加快实施,48.79公里城乡道路工程竣工通车,成功获批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不懈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以“一岭十八谷”(金凤岭、核桃谷、桃花谷等)为重点,突出抓好林果产业,全力推进沟域经济发展。“蜀龙花镜”田园综合体项目入选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培育“红油香椿”等国家“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成功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全力打造环境整洁、风光优美、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9698户,“草粉生态厕所”改厕模式全国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成效显著,获批省财政奖补资金2000万元,“北斗七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获2.6亿元财政资金支持。
网红旅游打卡地—彩虹步道
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倾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城镇新增就业149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面叫响“鹤山化工”等人力资源品牌。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入选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区),成立太行北斗书画院,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完善医疗、养老体系建设,鹤山人民医院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区中心养老院、新华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升、中鹤·鹤园等康养项目加快推进。西马驹河村民喜迁新居,打造避险安置“新样板”。生态环境厚植底色,围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核心内涵,鹤山区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持续推进11个公园游园后续建设及绿化提升工程,成功申报总投资5.35亿元的国家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通过生态修复“变废为绿”,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分别达到3个、10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64.92%。
鹤山区依托乡村自然风貌、乡风民俗,发展伴山静居等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