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委发公文

公开事项名称: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关于推广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典型做法的通知

文号:豫改经体办〔2023〕10号 主办单位:体制改革综合处

索引号:10010-0100-2023-00009 成文日期:2023年06月30日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日 失效时间:

有效性: 有效

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关于推广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典型做法的通知

豫改经体办〔2023〕10号

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

关于推广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典型做法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20223,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确定郑州市中原区等20个县(市、区)为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一年多来,各试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本地民营经济特点和实际,聚焦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有含金量的政策和举措,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通过深入调研,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对试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典型做法进行梳理总结,经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同意,现予以印发,供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推广借鉴工作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与自身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改革创新,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广借鉴的主要内容

此次推广的典型做法共32条,都是各个试点结合自身实际,针对民营企业在改革创新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推出的创新性举措,已经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典型做法基本涵盖了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重点领域,包括完善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优化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个大的方面。

三、切实抓好组织实施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要加强工作统筹,进一步在域内开展推广工作,持续扩大典型做法的覆盖面、知晓度和影响力,确保学习借鉴推广工作取得实效。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力争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多、具有普遍性、更有针对性的创新做法。下一步,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工作的跟踪评估,持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附件: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典型做法

  

   2023630         


  

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典型做法

序号

名称

主要做法和成效

来源

1

打造清风护航监督平台,深入开展助企促优护航行动

依托智慧中原数据,设计惠企监督、诉求督办、作风评价、城管监督、清廉建设5个核心功能,打造“清风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大数据监督平台,借助平台智能预警功能全过程跟踪督导,精准监督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倒逼责任单位落实整改。目前,平台接入政务办理事项27万余件,受理企业投诉89条,全部督促办结。制定《中原区纪委监委“助企促优护航行动”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联企助企走访调研行动,实行领导干部带队走访制度,紧盯“助企惠企政策落实不到位,履职不力、担当不够、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新官不理旧账’、承诺不兑现”等四方面监督治理重点,发现、处理企业反映强烈的损害营商环境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郑州市中原区

2

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开展市场主体柔性监管

综合运用行政执法实体法和程序法,出台《中原区司法局行政指导融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工作指引》,慎重运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有过错个体商户的处罚起征点从1万元降为2000元;对企业的处罚起征点由5万元调整到1万元,对初次犯错、危害后果轻微并能够及时改正的免于处罚。柔性执法举措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目前已在郑州部分县(市、区)借鉴执行。

郑州市中原区

3

工业遗存变身双创高地,打造芝麻街1958”双创园

在郑煤机老厂区打造双创园区,并以郑煤机拼音首字母ZMJ谐音命名为芝麻街1958双创园,完成了老工业基地向双创高地的华丽转身。该园区占地达650亩,坚持以科创为主,文创为辅,重点引进培育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电子信息等科技服务业及相关企业总部,导入配套服务,逐步成为科技创新+总部经济为主的科创绿谷,先后入驻滴滴出行、萱闱堂等省内外龙头企业160余家,年营业收入预计近百亿元。在202110月和20229月,连续两年承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

郑州市中原区

4

建设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高效推动金融供需对接

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依据企业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环境和财务状况等维度的4个一级指标、86项二级指标、344项三级指标评为B4A五个层级,对区域内重点产业及相关企业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价和分类,形成一套以数据为驱动的企业评估评价体系和金融服务标准并推动银政企信息互通,满足地方政府精准施策的数据需求和解决金融机构靶向投资的信息要求。2022年指数平台新增认证企业2500余家,年度内支持企业融资18.17亿元。截至目前,指数平台累计支持企业股权、债权融资约90亿元。

郑州市高新区

5

探索企业创新积分制

依托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搭建创新积分制系统,建立“20+N”郑州高新区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创新积分评价结果,通过大数据为企业精准匹配包括政策、金融、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目前,已为4768家科技型企业进行了创新积分评价,2022年累计为2126家创新积分企业发放2.75亿元惠企政策资金。与郑州银行联合推出的创新积分贷,根据积分结果,对银行原有授信额度最高放大1.3倍,期限最长调整到3年,并在高新区下属双桥园区范围内试点批量预授信模式,已为369家园区企业预授信15亿元,放款金额1.3亿元。与建设银行金水支行联合推出科技支持贷,单笔授信1000-5000万,截至2022年底,已为郑州市46家企业授信19.21亿元,为29家企业实现放款10.81亿元。

郑州市高新区

6

试行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探索土地复合利用新模式

在全省首先试行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依据规划将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兼容复合利用,解决传统工业用地配套生活设施面积比例限制等问题,同时在地价及建设指标方面均给予支持,在引进高水平人才,实现职住平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19年以来,已完成紫荆网络安全产业园、天健湖智联网产业园、中国智能传感谷三宗688亩新型产业用地出让工作。新型产业用地(M0)满足了园区个性用地需求,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郑州市高新区

7

抢抓风口产业,实施“腾笼换鸟”战略,探索出一套“招、转、整、收、扩、清”的低效用地盘活办法。

针对低效用地量大面广、亩均产出低下的现状,洛阳市洛龙区建立工业用地项目优选优育机制,抢抓风口产业,实施“腾笼换鸟”战略,把亩均税收低于5万元的低效用地排摸整治作为打开内生发展的“突破口”,以“摸清低效用地底数建好‘动态数据库’”(即坚持全面清查、分类推进,实施建档立卡、动态监管,做到“一宗一卡”、“一地一档”、“一企一策”)、“实行差异化要素供给政策”(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在用地、用能、用水、排污总量和融资需求保障方面对企业实行差异化供给政策,倒逼低效用地盘活)等举措为抓手,探索出一套“招、转、整、收、扩、清”(即“招商一批、转型一批、整合一批、收储一批、扩能一批、清退一批”)的低效用地盘活办法。截至目前,累计盘活低效产业用地2117.71亩,占开发区低效产业用地总量的56.1%,产业用地有效供给明显增强。

洛阳市洛龙区

8

设立全省首家县(区)级政务服务满意度回访中心

设立全省首家县(区)级政务服务满意度回访中心,以现场回访、电话回访、上门回访等方式对办事企业和群众进行回访,主动掌握收集企业和群众在办事中的满意程度以及意见建议。对急需改进的问题和群众不满意的办件,第一时间转到相关窗口单位进行整改,限期上报整改情况,对需多窗口单位协调改进的问题和办件,召开会议研究,认真分析研判,提出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到位,并在整改后对企业和群众进行二次回访。自20229月以来,共计回访企业和群众19800余人次,收集问题17条,合理意见建议36条,满意度99.91%

平顶山市

宝丰县

9

创新金融服务,壮大建筑业总部经济

出台《林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激励银行加大对建筑业支持力度。围绕企业需求,形成投标贷、过桥贷、项目贷、供应链服务、信用担保五位一体的全流程金融服务。在建筑企业集聚的总部大厦设立建筑业金融超市10家金融机构选派建筑业金融服务员集中办公,发挥集聚优势。将每周四定为“建筑业精准对接日”,组织银行深入建筑企业现场调研,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优化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底,林州市建筑业累计授信28.76亿元,建筑业贷款余额39.15亿元。

安阳市林州市

10

制发特色行业审判白皮书,增强企业依法经营能力。

为护航林州市建筑业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林州市人民法院制发了《林州市人民法院建筑审判白皮书》《林州市人民法院金融审判白皮书》,白皮书主要发布了林州市涉建筑企业纠纷案件和金融纠纷案件概况及特点,分析了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及防范措施,列举了两类案件领域的刑事犯罪典型问题及风险防控问题。

安阳市林州市

11

创新六位一体企业服务机制

为企业配备服务管家、金融服务专员、法律服务专员、警务服务专员、税务服务专员、营商环境监督员六位一体服务团队。出台《淇县六位一体服务人员管理办法》,明确六类服务人员服务范围和工作职责,对各类优质企业做到了帮扶全覆盖。组织省、市专家团队为447名服务专员开展涉税、疫情防控等方面线上专题培训,全面提升服务人员工作素质。通过民主评议、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六位一体服务人员工作情况常态化督导。截至目前,累计走访企业1200余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62个,企业满意率100%

鹤壁市淇县

12

探索实行园区环评文件打捆审批模式

打捆环评是指同一产业园区、不同建设单位的同类建设项目,捆绑开展环评审批,统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所有建设单位作为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分别对照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进行建设,共同对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如中国·朝歌新材料产业园先期有5家公司的5个项目即将入驻,且生产工艺较为类似,淇县改变以往一个项目办理一份环评的工作方式,主动尝试环评文件打捆审批,五个项目共同编制一份环评文件,由生态环境部门一次予以审批,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开工建设。

鹤壁市淇县

13

免申即享助力科技型企业专注创新发展

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乡高新区火炬园和创业服务中心中开展免申即享惠企政策试点,通过区内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方式,核定实际收取的在孵企业房租金额,依据政策补助比例测算补助金额后,将房租补贴资金直接拨付至相关企业,实现了符合条件的在孵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房租补贴政策。2022年,已向113家在孵企业直接拨付房租补贴约980万元。

新乡市高新区

14

“721工作法探索柔性执法新途径

探索“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即服务前置,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综合监管由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在生态环境、建筑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监管等方面,不断研究政策、优化工作方法,通过运用科技手段、转化监管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坚持执法与教育相结合,通过分类差异化监管、设置执法监管容错机制等方式,积极推进监管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2022年全年,检查涉及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领域存在问题400余个,其中进行处罚的有42个,其余问题均运用“721工作法”服务管理手段得以有效解决,处罚数量较2021年降低67%。

新乡市高新区

15

聚焦保函痛点,打造“电子保函一体化平台”。

打造“电子保函一体化平台”,探索推行“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全程留痕、数据共享”的电子保函一体化管理系统,加快投标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等保函全品类、全流程电子化办理,解决线下保函“验真难、保密难、索赔难、管理难”等问题。平台建立以来,已开具电子保函80余单,涉及缴纳保费1494万元,可担保的投标保证金总额21.55亿元,为投标企业节省保证金费用共计4309.51万元,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缓解投标企业融资压力。

焦作市孟州市

16

用好“三大法宝”,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

用好腾笼换鸟法、空间换地法和评估引导法“三大法宝”促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向纵深发展。一、腾笼换鸟法。将低效土地和厂房,通过腾笼换鸟方式招引高产出企业和项目,引入天能集团实施重组,让闲置多年的400亩厂区每年贡献税收超过一亿元;收回“僵尸企业”河南西泠电器闲置项目用地313亩,引入东旭集团,实施了总投资50亿元的旭创光电显示材料产业园项目,成为了产业转型的新亮点。二、空间换地法。坚持向上要空间、向内要空间,整合11栋闲置标准化厂房,规划建设占地600亩的电子信息产业园,推动皓泽、康耀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入园集中经营,皓泽电子通过此法亩均税收达316.5万元,是高质量发展省定标准的22倍,实现了“企业上楼、效益翻番”。规划建设占地280亩的中小企业园,有序引导8家中小企业入园经营,腾出集中连片用地,为大项目入场提供充足的承载空间。三、评估引导法。围绕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单位排放、R&D投入6项基本指标,开展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引导企业扩产扩能、新上项目,实现“增产增效不增地”,让“有限地块”流出“黄金效益”。

焦作市孟州市

17

投管分离市场化运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成濮阳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采用政府主导建设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并积极引入金融扶持,以基金、股权等方式支持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将科技、产业、金融有机结合,打造政产学研用金服七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贯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功引进大连理工、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大连化物所等5个科研创新团队,组建精细化工、微化工等5个联合实验室,柔性引进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彭孝军院士在内的科研高层次人才90余人。吸引了启赋资本、红杉资本、豫创基金等投资机构,融资4.5亿元。国内首套生物基呋喃二甲酸、航空润滑油极压耐磨剂等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相继突破,孵化朗润新材料、润阳化工、润途公司等6家创新型企业,实现16项新产品、新工艺的产业化。

濮阳市濮阳县

18

域内银行机构坚持走下去,精准对接企业诉求,创新产品提升服务,为民营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印发《关于建立长葛市政银企对接工作调度机制的通知》,改变以往大规模集中对接,突出小微,力求精准,实行行长带队走访,一对一(一个银行对接一个镇办、园区、行业、重点项目,开发一款产品,专班推进)、“N对一(多个银行对接一个镇办、园区、行业、重点项目,联合授信,组团攻坚)精准对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3年第一季度,已组织开展政银企专场对接16场,覆盖578家实体企业,达成融资合作意向21亿元,已投放1039.21亿元。工行长葛支行推出再生金属产业贷特色产品,支持大周镇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发展。

许昌市长葛市

19

搭建涉企诉讼服务专业平台

成立6个速裁团队和速执团队,对简易涉企案件实行小额诉裁,快审快结;在临颍县产业集聚区派驻产业集聚区巡回法庭,采取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当庭裁决的一站式服务机制,专门审理辖区内涉企民事纠纷案件,提高审结效率,及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2022年,速裁团队结案1734件,平均审理天数26.3天。共受理涉企案件1932件,审结1872件,结案率96.89%,简易程序适用率94.23%。案件平均耗时、立案耗时等指标进一步缩短,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审判流程公开率等指标稳步提升。

漯河市临颍县

20

多措并举,创新提升政策性融资平台建设。

成立中小微企业风险救助金,自运行以来,评审通过使用企业(或企业主及个体工商从业者)3000余个,累计办理还贷续贷业务3285笔,救助金额106.9亿元,直接或间接为企业节约倒贷成本9000余万元。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采用信用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等担保方式,先后与中国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贷款担保业务,通过降低担保费,切实解决民营经济贷款时担保物不足面临的融资难困境。截至目前,累计为民营企业办理融资担保贷款业务471笔7.2亿元。围绕苹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建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金,放大受信额度4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累计贷款担保538笔1.38亿元。

三门峡市

灵宝市

21

围绕核心企业打造供应链金融

发展以牧原集团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围绕上下游2000多家企业,以订单合同、应收账单、存货单据为质押,由银行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支持。牧原上下游市场主体在提出贷款申请后,由牧原集团工程部出具应收账款单据证明和付款承诺书农商行审核后,按应收账款额度的50%发放贷款借款人获得信贷资金,继续扩大生产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牧原集团将预付账款支付到借款人在农商行指定开立的结算账户;农商行按照协议扣收贷款本息。整个信贷流程形成了以牧原集团应收账款为中轴、链上企业为圆周的资金运转闭环系统,圆满解决了企业担保抵押难、银行风险控制难两大难题。截至2022年上半年,该链条上的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普惠贷款额累计达123亿元,余额近54亿元,直接受益小微客户达1000多户,且农行普惠链捷贷客户利率多在3.7-3.85%之间,低于其他小微客户50到150个基点。

南阳市内乡县

22

创新“边建设边招工边生产”模式,推广企业“入驻即生产”模式。

坚定“一双鞋、一座城、一条路、一群人、一起拼、一定赢”的发展誓言,睢县制鞋产业由“零基础”发展到596家,年产能达3.5亿双,由“中原鞋都”迈向“中国鞋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创新推行“五个一”(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班子推进、一站式办公、一抓到底)项目服务机制。在服务上从有求必行的“店小二”服务,到主动作为、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再到前瞻后顾30年、融入亲情的“妈妈式”服务,实现了服务效能“三级跳”。创新“边建设边招工边生产”模式,全面实施“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和闲置土地专项整治工程,推广企业“入驻即生产”经验。“睢县速度”不断刷新,中国乔丹体育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70天;鸿星尔克用45天;河南福盛鞋业仅用了25天。

商丘市睢县

23

打造服务监督“一个码”。

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建立“营商环境码上监督一点通”平台,由办事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对窗口服务是否满意实行“码上评价”,即时反馈服务意见建议。每季度评出“十佳”和“十差”服务窗口,不定期对违纪违规等行为通报曝光。在全区窗口单位设置二维码监督牌612块,收到群众码上监督评价83869条,满意率达99.64%。同时为全区74个职能部门、19个乡镇(街道)、438家规上企业入驻营商环境一点通平台,确保企业投诉渠道畅通。

周口市淮阳区

24

创新“12345”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

搭建一个平台(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组织),开展二个行动(信息采集行动和优势产业专项服务行动),实行三个举措(三方补位、银担互信、实行财政贴息),实行健全四个机制(日常监测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应急续贷机制、风险熔断机制),统筹五个结合(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与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普惠金融示范建设相结合,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基层党建相结合),开创金融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有效破解农业融资难贵慢等问题。2022年,省农担公司在确山县累计审批各类业务9596笔、23.45亿元,担保业务位居全省第一。

驻马店市

确山县

25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蓄经济发展力量。

将每年111日设为济源企业家日,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创新开展济商讲堂活动,通过搭台子、建智库,组织本地企业家走出去参观考察,邀请知名专家走进来宣讲政策,将理想信念教育与愚公移山精神深度融合,加强民营企业家思想政治引领,树立开放济商、知识济商、诚信济商、责任济商形象,形成济商品牌效应。济源3家企业连续五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相关企业负责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南省中原企业家领军人才”,4名民营企业家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济源示范区

26

加快上市培育,建好后备企业梯队

出台《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意见》,企业上市奖补标准从200万元提高至800万元。适应济源产业特点,构建31家梯次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创新建立一企一策一表”“服务秘书制等民营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明确上市绿色通道工作流程、成员单位职责分工。2022年新增5家累计10家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新增2家省级北交所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

济源示范区

27

建立企业星级评定机制,全面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出台《工业企业星级评定考核办法》《行业领军企业评选办法》《优秀年轻企业家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对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照五星、四星、三星三个等级进行划分,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一年一评。对评选出的2022年度五星级企业5家、四星级企业14家、三星级企业10家,优秀年轻企业家10名在全市工业大会上进行表彰,并在政治荣誉、就医保健、子女教育、法律服务、文旅参观、柔性执法、出行运输、业务办理、培训学习、表彰宣传等方面享受惠企政策。

巩义市

28

打造三田留余诉源治理新样板

围绕三田留余文化(从汉朝流传至今的田氏家族尊父遗言为孝、兄弟和睦为义三田孝义文化,豫商典范康百万家族以德兴商四百年的留余思想),构建三田留余诉前调解工作体系。与行业协会、工商联建立专业调解站,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积极化解在生产经营和交易过程产生的矛盾纠纷,引导诚信经营。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调解室,对涉企案件进行专业调解。通过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巩义诉讼案件大幅度持续下降。2023年,在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优秀改革创新成功评选活动中,巩义市打造三田留余诉源治理新样板获全国第三名。

巩义市

29

实施能人回归,支持返乡入乡创业

规划建设汝绣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等专业园区,为返乡入乡人员提供创业载体。通过成立资本运营平台,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和企业过桥资金等多种形式,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多样化融资支持。制定多项购置设备补贴政策,涉及设备搬迁、安置、二次搬家、误工、运输费用补助,以及自有旧机补助、购新机补助等,共补贴约8870万元。汝绣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对入驻园区的企业7年未征收房租,2023年房租按照50元每平米每年征收,物业费按照0.6元每平米每月征收,征收标准远低于市场价。

汝州市

30

设置科技创新奖、投入产出奖和产业研究院奖等专项奖励,强化创新驱动。

出台《长垣县加强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提升发展实施意见》《长垣县创新发展奖励积分细则》,列支财政专项资金,设置科技创新奖、投入产出奖和产业研究院奖等专项奖励,实行积分化管理,支持创新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成立长垣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科技发展布局,突出支持产业研究院发展、创新联盟发展、成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等强基工作。创新发展奖励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列支发放创新奖励专项财政资金5亿余元。2022年新增省众创空间、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34个;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研发平台数量稳居全省县(市)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90%以上。

长垣市

31

建立智慧金融服务平台降低融资成本

率先在全省县级市建立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平台以市直部门支撑政策和普惠金融发展引导资金为着力点,通过归集政务数据、组织银企对接等措施,帮助市场主体获得信贷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截至2022年底,平台共入驻18家金融机构,上线89款金融产品,注册认证各类市场主体8791家。各银行通过平台已为127家企业放款156笔,放款总额8.3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纯信用贷款占比33%,贷款平均利率4.49%,比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69%低1.2个百分点。

长垣市

32

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拓展产业空间。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快长封飞地产业园和长垣光山飞地经济健康产业园建设。长封飞地产业园一期产业项目占地967.2亩,投资31.2亿元,规划的3个“园中园”,产业发展模式都是以导入某一类产业为主,以“龙头带配套”或者“配套引龙头”,布局从原材料到中间加工环节至终端产品展示销售的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产品互补配套、公共资源共享的产业生态,打造集原材料市场、科技研发、产品销售、物流配送、市场供应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逐步发展成为“华西医疗耗材+二级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新材料+N”的多元性全链条产业集群。长垣光山飞地经济健康产业园,总规划面积共323亩,总投资6.5亿元。园区建成后,将围绕卫材产业链条,积极引导长垣市现有的医用卫材企业进驻,在优先吸纳光山县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丰富税收的同时,将为光山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载体和支撑。

长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