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豫”见 赋能未来
——从2024年中国品牌博览会河南展馆看品牌发展趋势

时间:2024-05-12 13:03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好品“豫”见 赋能未来——从2024年中国品牌博览会河南展馆看品牌发展趋势

河南馆一角。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魏凯 摄


好品“豫”见 赋能未来——从2024年中国品牌博览会河南展馆看品牌发展趋势

河南博物院“华服来潮”品牌发布惊艳亮相。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魏凯 摄


好品“豫”见 赋能未来——从2024年中国品牌博览会河南展馆看品牌发展趋势

5月10日,郑州地铁会展中心站“中国品牌日”展台前,市民在打卡拍照。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5月10日至14日,2024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在上海举行,其中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品牌博览会同步搭建了线上线下展示平台,线下展览规模约7万平方米,对近1800家品牌企业进行展示。

  探索万象河南,感受潮风豫品。参展商和消费者来中国品牌博览会河南展馆“豫”见新潮,既见证了河南践行“三个转变”的美丽蝶变,也看见河南品牌建设的美好未来。

  豫字号:掀起质量领先潮

  来自济源的企业万洋集团带来了整套的白银餐具,路过展位的人都忍不住驻足观赏。

  消费者看不到的是,万洋集团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先后通过了多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万洋”牌白银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的交割品牌。

  “我们聚焦铅冶炼行业多元化,不断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已形成绿色冶炼、贵金属深加工、复合肥和绿色建材、大健康四条产业链,实现了对冶炼料渣的全链条‘吃干榨净’。”万洋集团技术标准部部长李伟伟说。

  质量是产品的关键竞争力,也是品牌的基础。河南高度重视质量标杆培育工作,全省拥有全国质量标杆企业46家、省级质量标杆企业360家。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质量奖培育库,入库企业1500余家,先后支持68家企业获得省长质量奖、23家企业获得省长质量奖提名奖。

  越来越多企业将发展的立足点从“速度领跑”转向“质量领先”,不断寻求河南制造新品质。“利用参展机会,我们也到江苏、四川等省的展馆去看了看,开阔了眼界,对我们在产品质量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大有助益。”李伟伟说。

  国字号:引领消费焕新潮

  “母亲节之际,不少来我们展位的人会选购山药粉作为礼物。”来自温县的怀山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谢红涛说,“我们凭借复购率最高的五年陈铁棍山药粉征服了消费者。经过陈化,山药中的淀粉量减少,氨基酸含量提升,口感更加香醇,更有利于脾胃的吸收。”

  今年2月,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公布,“怀山堂”品牌名列其中。怀山堂是四大怀药国家标准制定企业,拥有国家级怀山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从种植、采挖到深加工,怀山堂一直坚持标准化生产。

  通过强化标准引领,我省一大批知名企业提升了产品服务质量,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显著增强。截至目前,我省累计牵头制定国际标准32项、国家标准1533项,发布省地方标准1609项,备案市地方标准1016项,发布团体标准591项,16755家企业累计公开214736项标准。

  前不久,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政策与标准更加协同配套,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让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目前,浙江等省份已出台相应落地举措,以标准引领消费焕新。

  国际号:豫企迎来出海潮

  品牌走向国际,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去年,我省提出培育一批管理科学规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美豫名品”,打造一批国内、国际知名的河南品牌。从“豫字号”升级为“国字号”,并加速向“国际号”挺进,国际市场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河南造”。

  “看,原来我从网上买的假发来自河南。”来河南馆观展的一名外国女孩一边喊着,一边拿起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假发在头上比画。

  从成立之初,瑞贝卡就有着敏锐的市场意识,奋力开拓国际市场。1999年,瑞贝卡提出“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知名品牌现代化国际集团”的奋斗目标,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打造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已成为各界共识。“品牌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全面支撑。近年来,河南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品牌建设工程,一批民族品牌扬帆出海,从内陆中原走向开放前沿,带动更多河南品牌蜚声国际市场。”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万象河南潮风起 扬帆筑品正当时

  ——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

  “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5月10日,2024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正式开启。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原大地,包罗万象,华夏长河,潮风正浓,河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挺膺担当,推动河南品牌向“潮流范、未来范、国际范”破浪前行。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马健说,河南与中国品牌日缘分深厚,肩负着更大使命、承担着更大责任。

  近年来,我省切实践行“三个转变”要求,持续实施“十大战略”,品牌的创新活力、增值能力、产业影响力、消费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蜜雪冰城、胖东来商超等现象级品牌火爆全国,超硬材料、休闲食品等集群品牌链通全球,众多河南品牌正在从“豫字号”升级为“国字号”并加速向“国际号”蝶变。

  “越来越多行业和企业通过品牌赋能实现价值链攀升,越来越多区域和城市通过品牌赋能提升了知名度和竞争力。”马健说,品牌提升经济价值、促进社会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构筑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推进品牌建设工作,能够加速带动技术创新和业态升级,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是扩大内需和激发消费活力的现实需要;能够有力促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是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的必由之路。

  马健表示,下一步,河南将结合发展实际,念好“孵”“扶”“辅”“赋”四字诀,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再上台阶。一是围绕“两城一谷”、“7+28+N”产业链群建设,孵化更多面向未来的新品牌。二是顺应国潮新趋势、消费新需求,扶持河南老字号焕新发展。三是突出认证、标准、评估等关键环节,辅助品牌生态体系建设。四是擦亮“美豫名品”形象,让公共品牌更好赋能区域发展。

  建好美豫名品 打造出彩名片

  ——访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郝敬红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我省质量提升、品牌建设进行部署安排,河南品牌的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5月10日,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郝敬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去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进“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区域“四大领域”,聚力培育一批管理科学规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美豫名品”。省市场监管局全面落实品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美豫名品”建设,着力构建了“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建设政策、标准、培育和评价“四大体系”。

  在政策体系方面,成立了河南省品牌建设推进委员会,印发《河南省“美豫名品”管理办法》。在标准体系方面,制定8个“美豫名品”培育评价标准,包括制造业3个、农业2个、服务业3个。在培育体系方面,印发了《河南省“美豫名品”培育行动计划》,梯次培育“美豫名品”入库企业904家。在评价体系方面,注册了“美豫名品”文字商标和logo商标,建立了“美豫名品”网上申报系统和专家库,录入知名专家260名。

  品牌建设需要加强多方协同、营造良好环境。“我们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合、多方参与’的品牌建设格局,联合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美豫名品’申报通知,已有349家企业申报。各市、县政府也把‘美豫名品’培育作为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郝敬红说,全省计划首批认定150家左右“美豫名品”,打造一批国内、国际知名的河南品牌。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在“美豫名品”监督管理、品牌研究、宣传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完善政策标准体系,为“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我们将切实把品牌优势转化为质量变革和产业提升的强大动能,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质的突破贡献河南市场监管更大的力量。”郝敬红表示。

  做强河南制造 擦亮豫字号品牌

  连日来,2024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火热进行,河南馆内展出的诸多“豫字号”品牌,成为新物、新风、新链、新潮的代表,吸引了全国的客商前来打卡、购买。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如何持续擦亮“豫字号”品牌?省内知名企业家有话说。

  让“龙都”咖啡香飘世界

  在汇川实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永看来,随着新的消费人口、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加快涌现,中国消费者已更倾向本土品牌,这给汇川打造的“燃喵”品牌崛起带来了机遇。

  一个品牌的搭建,企业一般先做营销,再做供应链搭建。而“燃喵”咖啡把这个流程倒过来做,掌握上游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原料,打通了咖啡生产的全产业链,有了实实在在的优质产品,再集中精力塑造品牌。王水永介绍,今年年初,企业连续受邀参加国内多个知名展销博览会,还在刚刚过去的4月,成功举办了“2024‘燃喵杯’河南省短视频大赛暨中国·濮阳咖啡消费节”活动,品牌知名度大噪,迅速锁定了目标人群。“燃喵”产在濮阳,有望香飘世界。

  用大健康回报社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军营到企业,不变的是奉献初心。”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恒说,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南召后,一直想把丰厚的生物资源转化为带动群众致富的“聚宝盆”。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和致力于研发生物医药技术的专家团队携手合作,经过近20年的拼搏,在伏牛山深处创造出了医药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既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可以快速推动地方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的绿色工业。”李恒说,他始终怀着一颗“康养报国”的初心,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并用高新技术嫁接传统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为更多人群提供健康产品,带动更多群众发家致富。

  让丝绸在“丝路”上焕光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和出口国,茧丝生产量约占世界的75%,生丝、真丝绸缎的出口量分别约占世界的90%、70%。

  “嵩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2019年以来,‘阡陌桑田’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出的桑叶茶、桑叶粉、桑叶挂面、蚕丝被、蚕丝枕等深受消费者青睐,系列产品出口率60%,叫响了‘嵩州丝绸’品牌。” 洛阳阡陌桑田农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楚小莉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丝绸品牌,要用民族文化承载品牌故事,在传承中创新,努力开发富有河南特色、黄河文化韵味的文创产品,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楚小莉认为,品牌打造还需要外部助力,比如支持企业走上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舞台,讲好“河南故事”“丝绸故事”,营造丝绸消费时尚氛围等,不断提升河南丝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让函谷关成为文旅大IP

  灵宝函谷关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僧林波表示,为促进文旅品牌建设,函谷关围绕打造“千古雄关·道家之源”文旅品牌目标,多管齐下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文化创品牌。深挖《道德经》文化和关文化,精心编创推出“问道函谷”大型历史沉浸式演艺节目、“天下函谷”数字化展示项目、“函谷铁魂”历史情景剧等夜游项目。二是以研学促品牌。组建课程研发小组,推出“函谷关探古·道德经研学”主题课程,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研学团队58万余人次。三是以文创助品牌。结合景区文化内涵,与专家团队合作,完成函谷关IP形象设计和文创产品开发。四是以服务树品牌。对标5A级景区标准和标准化景区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同时,函谷关还将以活动塑品牌,全力以赴打造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道文化朝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