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1162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郭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结构调整,强化源头控制,持续推动我省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的提案”收悉。我委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有效提升污染防治能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问题,是我们高度重视的工作。如您所提到的,河南长期以来受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污染防控压力较大等问题比较突出。深化结构调整强化源头控制,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加快推动我省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前期,我们开展了有关工作: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最新政策要求和我省产业发展实际,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河南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2023年修订)》(豫发改环资〔2023〕38号),明确全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严格落实“两高”项目会商联审机制,从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能耗双控、煤炭消费替代、碳排放、区域污染物削减等方面,充分论证水泥、烧结砖等行业项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水泥、烧结砖等行业“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指导企业优化绿色低碳制造工艺技术,更换高能效设备,促能效普遍提升,助力28个重点产业链企业全面实施绿色化升级改造。2023年,我们投入财政资金9769万元,支持21个绿色化改造项目。印发《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置换,优化存量,淘汰落后产能,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印发《河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河南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引导钢铁、煤化工、水泥、铝加工、玻璃、耐火材料等行业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加快退出低端低效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产业布局调整。
二是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发展,我省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的工作推进方案》《河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着力培育一批绿色制造业产业链群,推动全省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依托28条重点产业链,分链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攻坚,2023年,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3个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智能装备、尼龙新材料等2个产业规模接近千亿。加快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平顶山市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得国务院激励表彰,集群整体规模已超1.2万亿元。突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印发实施《河南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构建产业链、培育创新链、优化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健全制度链,促进“五链”高效衔接、深度耦合。目前,初步形成了商丘固废处理装备产业集群,周口节能锅炉特色产业集群,许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此外,还建成了郑州新密环保装备产业园园区等一批环保装备产业园区。全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拥有中信重工、方快锅炉、森源电气、许继电气、南阳防爆、清水源、华夏碧水、瑞昌环境等一批龙头企业或知名企业。
三是深化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落实《河南省新能源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健全“项目库+年度开发方案”政策体系,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良好发展节奏,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2023年,全省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780万千瓦。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6706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48.2%,同比增加7.0个百分点。推进储能项目建设,加快纳规的151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南阳天池项目全部投产,洛阳洛宁、信阳五岳、鲁山花园沟、辉县九峰山、林州弓上5个项目进展顺利。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中核汇能安阳等一批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推动煤电机组升级改造,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煤电淘汰落后产能与煤电机组改造工作的通知》,关停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应急备用)2台总规模64万千瓦,改造煤电机组8台总规模391万千瓦。
您提出的实施换道领跑战略,统筹源头控制、传统产业转型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以可再生能源为重点,着力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等意见,对推动我省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动我省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为美丽河南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有序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立足我省能源资源禀赋,推进中原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加快实施高效清洁煤电项目,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高风、光、生物质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规模,进一步优化省内能源供应结构。二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培育壮大低碳高效产业,推动新技术落地、新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广,引导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加速完善,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常态化落实“两高”项目会商联审机制,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严格产能置换、环保、能耗等方面政策约束,推动限制类装备置换退出,加快产能向优势地区和企业集中,打造“1+3+5”产业发展格局。三是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增效。强化重点行业能效标杆管理,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出台能效分级管理措施,深入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您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