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经开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布局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丨河南开发区改革启示录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漯河经开区找到了发展“秘钥”。
2023年,漯河经开区首次冲入全国前50强行列,居全国第41位、中部地区第7位,超过3个省会城市经开区,较2020年前进了103个位次,涉及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绿色发展等方面18项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漯河经开区的经济提速“法宝”是什么?开放合作又为其收获了哪些成效?顶端新闻记者带你了解漯河经开区的发展逻辑。
【高效利用外资,打造平台促开放】
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多年超过4000万美元,占漯河全市比重70%以上,漯河经开区连续多年在河南省经开区中稳居前列。
依托食品国际合作园,漯河经开区布局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形成集“B保中心+冷链+跨境电商+陆港口岸+食品供应链产业园”的对外贸易服务区,拉动对外出口,促进国际贸易。同时出台支持外资企业发展政策,坚持每月深入重点外商投资企业,根据企业投资计划,主动做好项目对接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漯河经开区成立了四个外资专班,具体对接服务港澳、台湾、日本、韩国外资投资项目,跟踪对接美国艾迪盟、通用磨坊、韩国希杰、日本养乐多等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外资企业19家,并与其中6家达成合作意向。
重点瞄准欧洲、东南亚和日韩三大区域,漯河经开区有针对性地参加国际展会,拜访国际知名企业,真正做到了把国际食品产业园推出去,把国外客商引进来。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2024年,漯河经开区还计划参加荷兰、德国、意大利、法国国际食品展等系列国际食品领域重要节会,以此与国际知名食品企业打破区域壁垒,建立联系渠道。
【立足主导产业,培育休闲食品上市“第一股”】
坚持食品、食品智能装备制造、液压科技三大主导产业,是漯河经开区的发展原则。
在食品产业方面,漯河经开区精心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卫龙集团产销规模突破百亿元,成为全国辣味休闲食品上市“第一股”。
漯河经开区还建设投资了50亿元的川渝食品产业园,引进了四川白家阿宽等一批知名川企,成为其在除成都之外唯一的生产基地。嘉吉公司在漯河经开区建设了中国最大的单线F55果糖生产线;可口可乐公司成为其在中国规模最大的瓶装厂之一;旺旺、统一、中粮、百岁山、盐津铺子等项目分别成为其国内或区域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2023年,漯河经开区食品产业营收超过1500亿元,产值占河南1/7、全国1/70,成为河南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在智能食品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漯河经开区形成了国内技术力量最强、制造规模最大的智能食品装备专业园区,预计到“十四五”末期能够引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30家以上,并形成300亿元的产业规模。
围绕打造“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超百亿液压产业”目标,漯河经开区高标准建设占地2平方公里的液压科技产业园,力争成为国内知名的行业十强企业聚集中心、胶管胶带制造中心、团标制定和专利申报中心
在产业配套方面,依托区内130多家物流企业,漯河经开区成立了物流产业联盟。目前,零担物流前三强圆通、顺丰、百世和大宗物流前五强中铁、中集、安能、富仓等物流头部企业均在漯河经开区建设中部分拨中心,运力在全面满足区内4300家企业原料入区、产品出区的同时,还能够高效保障周边几个黄淮大市需求。
【精准招商扩大规模,创新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围绕“三链同构”“五链耦合”和漯河“1+8+N”现代产业体系布局,漯河经开区近3年以来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5个,合同金额900多亿元。
通过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漯河经开区分别与中国食协、中包协、中橡协等签约合作,并与河南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成立30亿元规模的食品产业基金、液压科技产业基金,依托基金引进行业知名企业。
重要的是,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安评、环评、能评审批程序多、耗时长问题,漯河经开区组织专家团队,全程指导企业新建、扩建项目时同步设计、同步完工、同步投产,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标准,受到企业普遍欢迎。
古川智能食品装备产业园、厚疆供应链产业园、杏林食品产业园、圆通速递、百岁山、盐津铺子、宏途食品等一批头部企业均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被企业誉为“漯河速度”。
创新,也是漯河经开区近些年的重要改革点。
据了解,漯河经开区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占比达到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一倍。通过一企一策,开展精准辅导,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百家。
记者获悉,漯河经开区还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优势学科对接,依托卫龙食品、利通液压、恒瑞淀粉等企业,建成了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目前,漯河经开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5家。
一图读懂:河南开发区改革启示录丨深化改革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