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委发公文

公开事项名称:关于开展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申报工作的通知

文号:豫发改服务业〔2024〕804号 主办单位:服务业发展办公室

索引号:10010-0100-2024-00006 成文日期:2024年12月17日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8日 失效时间: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开展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申报工作的通知

豫发改服务业〔2024〕804号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关于开展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发展改革委(发改统计局、发展和统计局)、交通运输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枢纽经济的决策部署,鼓励和支持各地探索枢纽经济发展的新范式、新路径、新模式,引领带动全省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枢纽经济优势,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决定开展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

枢纽经济先行区是以枢纽功能为核心、开放创新为引领、要素集聚为基础、产业发展为动力、经济提级为目标的综合性发展区域,通过政策引导、创新支撑、设施完善等措施,率先实现枢纽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布局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有利于以点带面探索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范式,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巩固提升我省在全国的战略位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围绕交通、物流、产业、平台、消费等枢纽经济五大关键要素,坚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创造经验、打造样板,着力建设交通物流降本增效优势区、生产力优化调整承载区、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三区一平台打造枢纽经济发展高地,为促进优势再造战略蝶变成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二)建设要求。一是基础条件良好。重点依托港口、机场、铁路等综合交通枢纽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设施,开发区等产业园区,以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商圈布局建设。空间布局集约明确四至边界和空间范围,以连片集中布局为主,占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平方公里。三是存量设施为主。以存量设施整合提升为主、增量设施补短板为辅,合理确定基础设施、产业设施和平台设施等建设规模。四是统筹建设运营。政府+企业联盟的方式统筹推进建设由市级发展改革、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一家企业或多家企业组成联盟具体负责建设实施。是区域协同联动。鼓励发展基础相近,位于同一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地市加强跨区域合作,开展共创共建,实现优势互补。

(三)功能定位。三区一平台,即:交通物流降本增效优势区,提升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能级,发挥物流低成本高效率组织生产要素优势,促进枢纽资源要素与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发展,打造交通物流成本洼地生产力优化调整承载区,发挥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在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中的骨干和经络作用,吸引各类枢纽资源要素集聚,打通阻碍枢纽经济循环畅通的堵点,打造地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打破思维定式、路径依赖,在建管体制、产业招引、企业培育、区域协同、要素保障等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创新性政策举措,营造枢纽经济发展最优生态;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新质生产力实践要求、新消费需求牵引赋能枢纽要素高效流动和资源共享,搭建交通、物流、产业、平台、消费融通发展平台,培育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核心增值点,以高效能流量引聚全要素留量

(四)工作目标。2025年年底前,培育5个左右枢纽经济先行区,形成一批符合河南实际、可复制易推广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交通、物流、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枢纽经济先行区成为河南开放创新发展的鲜明标识。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交通物流网络体系。坚持软硬并举、协同建设,优化提升空、铁、公、水等综合运输通道功能,推动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优两高、促两航,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提质建设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探索推进多式联运新模式,开展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高枢纽流通循环效率。

(二)集聚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立足区位优势、主导产业、市场禀赋,引导关联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完善产业链发展梯队,推动交通物流网络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多链深度耦合,打造千亿级、百亿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

(三)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围绕交通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中高端消费载体,引聚首发经济、时尚消费等资源,深挖区域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IP建设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消费集聚区

(四)培育枢纽新质生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枢纽经济领域关键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建设枢纽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重大关键平台建设,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

(五)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枢纽基础设施平急两用改造提升,满足紧急状态下仓储、运力等资源快速调度,保障应急物流通道畅通,提高平急转换水平。

(六)优化发展环境。理顺枢纽经济先行区工作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破除行政壁垒和政策障碍,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政策保障推动一体化集约化发展。

四、实施程序

(一)编制工作方案。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下同)发展改革、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相关要求,编制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方案(参考附件),经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25120日前联合行文报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

(二)择优发布名单。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组织专家对各地上报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进行审核,指导各地进一步理清任务目标,择优公布5个左右枢纽经济先行区名单。

(三)加强经验推广。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加强对各枢纽经济先行区工作开展情况的跟踪监测,按年度发布一批建设经验,以适当形式向全省推广,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报送相关工作成效。

五、组织保障

(一)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枢纽经济先行区所在地发展改革、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牵头建立跨部门的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加强工作衔接和政策协同,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政策诉求建议要及时上报。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牵头建立省市联动、定期协商、统筹推进的会商机制,研究论证各枢纽经济先行区提出的政策诉求,对创新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商省有关部门后支持先行先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枢纽经济先行区范围内的公共性、基础性设施补短板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等资金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枢纽经济先行区的信贷投放力度。各地要积极保障枢纽经济先行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联系人:省发展改革委服务业办 陈  磊  0371-69691119

             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   曹光辉  0371-87166622 

 

      附件: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方案编制要点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2024年12月17日



  

 

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方案编制要点

 

为加强对相关地市的工作指导,提高《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方案》编制质量,制定本要点。

一、区域概况

枢纽经济先行区地理位置、居民人口、经济发展、产业分布等情况;包含或者毗邻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情况

二、建设基础和条件

枢纽经济先行区依托现有交通物流网络、产业布局、消费提升、平台建设等,在推动枢纽经济发展方面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成效。

总体目标和推进计划

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拟解决的突出问题等。总体建设目标,要有可量化指标,无法量化的应明确开展先行先试方向、拟实现的具体创新点、对当地或区域枢纽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效。

重点任务

对照《关于开展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的重点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任务举措,同时细化拟开展的重点工作,建设的重点项目、平台等情况,并明确相应推进举措

、保障措施

包括但不局限于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源要素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