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万战伟在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时间:2025-03-14 17:09 来源:服务业办


  3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万战伟介绍《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具体任务举措,并就下一步贯彻落实的有关情况等回答记者提问。



  万战伟介绍,物流业一头服务供给和生产、一头联接需求和消费,涉及领域广、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专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近期,中办、国办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就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作出专门部署,接续推进相关工作走深走实,前不久召开的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提出“统筹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产业体系建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委会同省有关单位研究起草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打造全国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的目标。在起草过程中,重点把握“3个结合”:

  一是注重落实国家要求和我省实际结合。在确保逐条落实国家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举措基础上,结合我省现代物流强省建设和枢纽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创新提出降低物流体系运行、资源配置、协同组织、技术升级和企业经营等“五个成本”,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务实举措。

  二是注重立足当前和放眼长远结合。聚焦行业反映集中、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近期物流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性提出16条措施,并统筹做好长期和短期政策衔接,确保相关任务举措快见效、见长效。

  三是注重统筹推进和试点带动结合。针对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工作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统筹发改、交通、税务、金融等领域任务举措,增强政策一致性,强化政策合力。同时,提出在多式联运、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枢纽经济先行区、启运港退税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力争在物流细分领域降本增效上打造一批“国家样板”。


  针对《实施方案》提出的降低社会物流“五个成本”,万战伟介绍:

  降低物流体系运行成本方面。一是优化物流枢纽设施网络。提速提质建设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展区域物流枢纽动态调整,布局建设15个左右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功能复合、高效联通的物流设施群。二是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加强物流枢纽与物流通道、末端配送等设施高效对接,创新“卡车航班”运营模式,加快空陆联运“一单制”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推进多式联运高等级标准制修订。三是加快优化运输结构。研究制定全省高铁物流发展规划、高铁货运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综合货运枢纽“134N”工程,力争到2027年,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较2024年分别增长5.7%、10%左右。四是推进现代物流与生产力布局协同发展。开展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培育形成5个左右省级枢纽经济先行区,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

  降低物流资源配置成本方面。一是推进铁路体制改革。支持铁路货运场站开展物流服务经营活动,大力发展高效稳定、市场化的直达货运班列,完善铁路货运价格灵活调整机制,推进铁路专用线共用。二是推动公路货运市场治理和改革。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超限超载认定标准,持续开展公路货运超载治理专项行动,严查货车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深入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三是加快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改革。探索建设跨部门、跨领域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省联动试点、省物流行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物流企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降低物流协同组织成本方面。一是加快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大宗商品物流园区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支持中欧班列大宗商品“散改集”,健全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二是推动国际供应链提质增效。实施郑州机场航空货运三年倍增行动,编制临港产业规划,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推动中欧班列运贸产一体化发展。三是加大物流企业引育力度。聚焦国际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电商等领域的大型物流集成商,引进新设一批区域性、功能性总部,鼓励各地组建国有骨干物流企业,力争到2027年,3A级以上物流企业超过400家。

  降低物流技术升级成本方面。一是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完善智能快递箱、智能充换电站等设施,加强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仓储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全省物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二是加快物流绿色化转型。支持物流枢纽场站、仓储设施、运输工具等绿色化升级,推动零碳车队、零碳物流园区建设,鼓励物流园区建设屋顶光伏电站,2025年底前,除应急车辆外,实现全省城市建成区物流配送、邮政用车基本新能源化。三是提升物流标准化发展水平。搭建全省物流行业标准框架,加快推进物流关键领域和新业态、新模式标准制定,推动物流园区应用标准化设施设备和装载器具。

  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方面。一是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债、省级服务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加大对物流重大基础设施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创新中小物流企业金融服务产品,探索组建物流数据信用联盟。二是加大仓储物流用地支持力度。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支持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物流及相关配套设施用地,允许物流仓储用地和一类工业用地合理转换。三是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物流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业企业,依法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支持我省铁路口岸纳入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范围。

  我们相信,随着这一系列集成性、创新性政策举措落地实施,必将加速推进我省打造物流产业发展“高地”、物流成本“洼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答记者问

  记者:《实施方案》提出“优化物流枢纽设施网络,推动降低物流体系运行成本”,请问我省目前相关工作进展如何,今后发力点在哪里?

  万战伟:物流枢纽是重要的物流资源配置中心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是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委坚持把物流枢纽作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建设现代物流强省的关键抓手,着力完善枢纽设施、推动项目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全力打造物流枢纽建设先行区。一是在国家物流枢纽创建上争先。推动郑州、洛阳等8个城市的10个物流枢纽纳入国家规划,总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6位,其中,7个物流枢纽获批纳入国家建设名单、总量居全国第5位。特别是今年初,争取周口港口型、驻马店陆港型物流枢纽新增纳入国家规划,进一步丰富了枢纽类型、完善了枢纽网络。二是在区域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上争先。率先开展省级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围绕中心城市和部分县(市)培育认定了30个区域物流枢纽,强化与国家物流枢纽的分工协作和有效衔接,打造便捷高效、功能融合的物流枢纽网络。三是在枢纽设施成网上争先。组建全国首个省级物流枢纽(园区)联盟,推动联盟企业联合开展招商、竞争性谈判,目前入盟单位达100多家、入驻企业近9万家。加快标志性、牵引性项目建设,建成投用郑州机场三期北货运区、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等项目,高标准启动中国邮政航空枢纽、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

  下一步,我委将重点在以物流枢纽为引领、推动深层次降低物流体系运行成本上聚焦聚力。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优存量。推动纳入国家建设名单的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提升服务功能,深化与开发区联动发展,增强对区域产业发展支撑带动作用。开展区域物流枢纽动态调整,按照功能突出、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物流枢纽布局。二是育增量。指导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强战略谋划,加快完善重大物流设施,争取尽早纳入国家建设名单。加快推进省级枢纽经济先行区培育认定,打造一批枢纽经济发展新载体。三是谋变量。抢抓国家布局建设重大物流平台战略机遇,积极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国际物流枢纽中心,以“关键变量”撬动“强劲增量”,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