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河南,请来郑州航空港看看!
老家河南,心向往之。
你心目中的河南是什么样的?
是李白诗句中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是杜甫诗句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只是河南的一面!
但河南的骨子里,从不是只有怀旧的月光——
郑州机场跑道灯带渐次亮起,如大地的琴键弹奏着航班起降的韵律;郑州航空港站的列车载着晨光驶向八方,钢铁轨道是大地写下的现代诗行;空港智算中心的数据如新世纪的甲骨,在服务器里刻录未来的模样;中原医学科学城的玻璃幕墙,正将时代的晨曦折射成彩虹……这片土地正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魄力,书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作伴好还乡”。
世界从这里出发,世界在这里汇聚;
这座承载着中原崛起使命的“中原特区”,
既是国家战略布局的枢纽,
也是古今交融、产城共生的活力新城。
从历史底蕴到未来机遇,
从产业脉搏到山水画卷,
这里值得你驻足探索——
战略地位丨内陆开放的“破局者”
作为“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全国唯一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郑州航空港以“空铁陆海”多式联运体系,构建起了链接全球的交通网络,成为内陆省份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标杆。
这里不仅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四港联动”通达全球的集结点。
2014年,一架货机从郑州新郑机场腾空,划破晨雾,将中原的梦写进三万英尺的蔚蓝。从此,黄河的涛声与卢森堡的晨钟,在云端交响,横贯亚欧的“空中丝绸之路”由此开通。
十余年间,这条航线如银梭,编织出覆盖24国、200城的空中经纬。从郑州到卢森堡,从亚洲到欧洲,货舱里装着信阳的茶、安第斯山的铜,也承载着河南人“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梦想。
吉隆坡的榴莲披着晨露登机,河南的钧瓷裹着月色启航。在万米高空的货舱里,热带果香与中原陶韵完成了一场静默的文化互译……这样的场景将会越来越常态化。
2025年4月17日,我国和马来西亚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发布。声明提出,双方将开展全面的航空合作,加强民航专业技术交流,密切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合作。
2小时高铁圈可覆盖国内4亿人口的生活和消费;
2小时航空圈可覆盖全国90%的人口和市场……
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超级枢纽,让港区具备了潜力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建成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TIR业务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新郑综保区进出口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实施 “7×24”小时通关机制,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全国位居前列……郑州航空港以一个个出彩成绩铺陈出港区乃至河南“对外开放”的壮丽画卷。
产业实力丨河南大项目的重仓地
30秒下线一部智能手机,60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富士康、比亚迪这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全球最大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整车制造基地纷纷在这里落地。
中原医学科学城、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抱团而立、欣欣向荣;“两院一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中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园拔地而起,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细胞与基因治疗专业化园区。
中原再造新高峰,港区平地起新城,一幅“院产城园”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双鹤湖畔徐徐铺展……
“芯”光灿烂。以郑州合晶、龙芯中科、兴航科技为代表,构建起了一条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屏”步青云。以郑州富士康为龙头,形成了研发、核心制造在航空港,主板、摄像头模组、显示屏模组、零组件研发与生产布局全省的良性互动局面。
“网”联天下。河南空港智算中心助力港区“人工智能之城”打造。
“端”立潮头。联创电子、众驰富联、领胜科技、航丰智能、博硕科技的入驻,让航空港智能终端产业链更加完整。
“器”宇轩昂。超聚变、东微电子等众多精密仪器和智能制造企业,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华丽转身。
沉浸体验丨古今交织的“诗与远方”
航空港的天,碧空如洗,蔚蓝无垠;
航空港的路,宽阔笔直,四通八达;
航空港的水,澄明如镜,波光粼粼;
航空港的城,朝气蓬勃,富有活力。
苑城文化公园:漫步2000年秦汉古城墙,感受金戈铁马的历史烟云与现代都市交相辉映的时空对话。
双鹤湖中央公园:亚洲最大人工喷泉、定向运动主题乐园、四季花海与湖光潋滟,满足亲子游乐与浪漫打卡的双重需求。
郑州园博园:1785亩国际园林博览园,在轩辕阁可俯瞰远方,在豫园领略中原风情,夜晚灯展让国际航空港大都市增添一丝梦幻。
科创城——34平方公里的智慧原野。这里,十所高等院校如星子落地,产教研的根系深扎土壤。这里不是硅谷,是中原写给未来的一封未拆封的邀请函。
电子城——“芯屏网端器”的光年长卷。半导体晶圆折射着航空港的晨光,智能终端的流水线上,电流如黄河支流般奔涌。
医科城——基因治疗的白色交响曲。中原医学科学城的玻璃幕墙内,细胞在培养皿中跳着华尔兹;肿瘤医院的质子刀,将为DNA链雕刻生命密码。
汽车城——100平方公里的钢铁牧歌。比亚迪的机械臂如鹤群起舞,储能电池组在流水线上堆叠成现代版的青铜器。中德产业园的无人车间里,激光焊接的火星比烟花更璀璨,这片豫A牌照的“新大陆”开发渐启。
会展城——会展经济的立体舞台。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是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主场馆,建成后将成为中西部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智能会展综合体,将引领带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会展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人工智能之城——算力浇灌的“郁金香”。在空港智算中心的服务器矩阵中,航空港的春风正被编译成0和1,超聚变的机房如星辰列阵,每一块GPU都在低语——这是中原的“硅基黎明”。
当医科城的离心机与汽车城的焊接声共鸣,当电子城的晶圆映出人工智能之城的虹膜,这座航空港早已不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是中国产业升级史中最炽热的一个动词。
发展机遇丨拔节生长的“黄金窗口”
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新校区开工了,犹如一棵扎根沃土的银杏,将医学的仁心与科研的严谨交织成林荫大道;
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似一座发光的数字灯塔,芯片与代码的韵律将碰撞出赛博朋克式的美学,让硬核科技与青年文化在此共振;
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宛若停泊在港区的银色飞船,承载着对星空的浪漫想象,实验室里的风洞数据与校园雕塑的流线型曲线,共同勾勒出“地面星空”的意象;
新型研究型大学(筹),则像未拆封的盲盒书,在这片土地上即将书写跨学科的先锋叙事,玻璃幕墙折射的晨光里,隐藏着行业大咖的灵感妙想。
当黄昏的航班掠过港区上空,这些建筑群将成为大地的琴键——医学院的白大褂与航模社的无人机共享暮色,电子学院的芯片实验室与美术馆的交互装置隔空对话,这里终将长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术之城”,让钢铁森林与思想原野共生共荣。
进行重构重塑改革,郑州航空港的管理效能更加高效灵活。
“省直管”如春风剪断冗余的藤蔓,让政策的光直接照进土壤,无需层层折射;“大部制”将分散的溪流汇成一条奔涌的河,部门间的边界在协作中溶解;“扁平化”则像拆掉迷宫的回廊,决策的脚步声从顶楼到街巷,只需一次轻盈的跃迁。审批流程像被施了瘦金体的魔法,繁复的笔画悉数归简,只留锋利的“效率”二字悬于门楣。这座航空大都市的肌理,正以“删繁就简”的东方美学重构。
这里,港产城园深度融合发展。人才、技术、资本在此汇聚,创新、创业、创造在此迸发,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生态系统。
这里,是创业者的乐园。完善的配套设施,优质的创业服务,宽松的政策环境,为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们搭建起广阔的舞台。实验室的显微镜与咖啡厅的创意草图共享晨光,风投路演与无人机试飞共用一片天空。航空港正以“中原特区”的魄力,将政策红利、产业势能、青年热血,熔铸成中国创业版图上的新坐标,正加速打造“国际创业之都”与“青年创业乐园”,形成全方位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这里,是宜居之城。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化包容……郑州航空港区通过教育、医疗、生态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正加速构建现代化宜居新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院区已经开业,省人民医院南院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正在加快建设,优质医疗资源的布局为区域居民健康提供强力支撑。郑州航空港外国语高级中学、郑州一中航空港校区的入驻,让郑州航空港在教育的赛道上一路高歌,奔向优质教育的新高地。园博园、双鹤湖公园、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等11座综合性公园与梁州大道、华夏大道、金陵大道等十余条生态廊道,共同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映、城市与绿色良好契合的优美环境,形成了“大生态、大浓荫、大园林、大绿化”的生态绿化格局。
这里,是科技之城,智慧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在这里广泛应用,让生活更便捷,让生产更高效。这里,也是未来之城,承载着中原崛起的梦想,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
在747平方公里的画布上,尽情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壮美诗行。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2013年成立以来,郑州航空港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速达14%,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正加快形成,一座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的航空大都市加速崛起。青春、时尚、活力、科技、未来、国际的郑州航空港,正书写着古老河南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