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 ⑰丨
漯河市市场监管局:努力让知识产权预警“跑”在侵权之前
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

时间:2025-07-15 09:41 来源:营商环境处

  编者按: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强化改革创新,在完善政策体系、增强企业权益保护、“以评促改”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营主体活力有力激发。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将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我省有关地市、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好经验好做法,请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漯河市以“提振经营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创新思路,勇于尝试,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收集国内近期多发易发、群体性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相关信息,结合本市产业特点、规模等实际情况,提前分析研判本市发生群体性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风险程度,适时面向全市相关经营主体发布预警信息,着力从源头化解侵权纠纷,避免本市发生群体性知识产权侵权事件,有效防范经营主体遭遇民事侵权赔偿,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国内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趋势,知识产权批量维权正在行政、司法机关大量出现,其中部分侵权现象并非经营主体主观故意,但陷入侵权纠纷无疑严重打击了经营主体信心。鉴于这种情况,漯河市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破局”方法,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行政和司法联合收集、分析知识产权案件相关信息,提前研判潜在的群体性侵权风险并对经营主体发出预警,着力从源头化解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为我市经营主体量身定制经营“减震器”。

  二、主要做法

  (一)案件互通,打通信息“壁垒”。漯河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对接,共同建立《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双方接收到的知识产权案件,对涉及多个(一般指≥3个)经营主体的涉案专利或商标进行分析研判、重点筛选。行政、司法实现数据互享、案件协同,真正打通双方在知识产权案件方面信息“壁垒”。

  (二)研判分析,精准“把脉”风险。一是建立“沟通快”的联络机制。设立漯河市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联络处,市市场监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具有知识产权审判职能的基层法院各选派一名熟悉知识产权案件的联络员,对通过行政和司法途径筛选出的近期在国内、周边地市易发、多发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相关信息进行逐一分析研判。二是发布“看得懂”的预警信息。漯河市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信息从预警原因、涉警知识产权基础信息、侵权高发场所、侵权风险点以及应对措施、有关建议等实用性较强的几个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发布广大经营主体“看得懂”的预警信息。

  (三)三级覆盖,“预警”一键直达。根据每期预警的内容不同,可能产生纠纷的经营主体也不一样,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系统市县乡三级全覆盖优势,按照辖区经营主体的分布情况,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线下送达等方式通知到可能会产生侵权纠纷的相关经营主体,确保预警信息有的放矢,发挥实效。同时,考虑到大部分经营主体未受过专业的法律培训,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这一现象,工作人员在送达预警信息时,还会为经营主体进行适度普法。

  (四)高效服务,开具对策“良方”。在经营主体根据预警信息开展自查过程中,对自身生产、销售产品是否产生侵权风险存在疑问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为经营主体具体分析、提出建议,必要时为其出具知识产权侵权判定咨询意见。如遇重大、复杂情况,漯河市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联络处及时召集市场监管、法院、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对具体情况进行会商研判,全方位为经营主体近距离“把脉问诊”,开具保护“良方”。

  三、工作成效

  (一)保护效能进一步提升。截至6月底,《漯河市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机制》出台仅半年,已发布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4期,涉及商标、专利9个,共组织986家相关经营主体开展了自查,漯河市市场监管局面向全市28家经营主体接受咨询47起,提供知识产权侵权判定咨询意见8件,防范潜在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40余起。知识产权保护已从抓末端、治已病,转变为抓前端、治未病,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大幅下降,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大经营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其活跃度影响着整个市场的发展。漯河市理清路子,开对方子,探索构建“监测预警-维权援助”闭环运行机制,聚焦“靠前服务”和“多元解纷”两大关键,充分发挥全市81个维权援助工作站作用,从发布预警信息、预警精准送达、帮助经营者开展侵权判定咨询,再到适时普法,为经营主体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四、经验启示

  (一)机制创新,构建“四位一体”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体系。“行政+司法”联合建立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机制,构建了资源整合共享-风险监测预警-侵权应对指导-意识能力提升“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体系,聚焦“事前”风险防控、“事中”应对指导、“事后”总结提升等环节,打造全流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机制,实实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

  (二)角色升级,政府从被动“监管者”转向主动“赋能者”。开展侵权风险预警,将知识产权保护关口前移,一方面大幅降低了侵权现象,保护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将经营主体侵权风险降到最低,提振了经营信心;再一方面加大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了经营主体诚信守法意识,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最终,通过政府主动赋能实现侵权现象下降与市场信心倍增的双重目标,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