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5年专题专栏 > 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
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㉑丨
郑州海关“通关模式智选菜单”创新实践案例
编者按: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强化改革创新,在完善政策体系、增强企业权益保护、“以评促改”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营主体活力有力激发。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将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我省有关地市、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好经验好做法,请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郑州海关紧紧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积极探索智慧海关应用场景创新,聚焦“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依托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创“通关模式智选菜单”应用。实现传统申报模式向“企业填报需求、系统推荐模式”的智能化申报转型,推动海关政策供给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主要做法
(一)搭建“通关模式智选菜单”应用平台
1.坚持问题导向,开发“通关模式自选菜单”。落实大兴调查研究工作要求,针对企业对“两步申报”“铁路快通”“优惠税率选择”等海关政策不善于组合应用的难题,于2023年4月创新推出“通关模式自选菜单”,聚焦进出口企业关注度较高的“申报”“纳税”“提离”时间节点,通过评估通关预期值,推出进口27种、出口21种“通关+物流”组合模式,破解企业“在哪申报、怎样最省、怎样最快”的难题。
2.聚焦“一次都不用跑”,持续将“自选菜单”优化升级为“智选菜单”。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搭建“通关模式智选菜单”业务应用场景。结合企业商品、物流特征和需求,通过企业问询、系统把脉、精准施治,匹配最优“通关+物流”组合模式,并同步推送通关预期值,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二)创新“一站式服务”制度,打造“单一窗口”政务服务新模式
1.智选问诊,实现通关模式定制化。建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多业务场景通关模式数据库。采用NLP技术,进行AI场景交互,实现“零基础”企业也可通过“通关模式智选菜单”应用获取量身定制的“管家式”服务。
2.智能办理,实现服务平台集成化。在通关模式智选基础上,增加“政策推送与解读”“业务流程概览”“通关后续事项”“统计分析”模块,同时串联“技贸通”“智享惠”特色应用,帮助企业应对贸易壁垒,选择最佳优惠税率。汇集事前政策推送、事中一键申报、事后补充申报等业务需求,打通数据应用全流程,“一站式”为企业提供数据接入、统一申报、分析应用等系列功能,实现企业办理业务“一通到底”。
3.智慧研判,实现数研融合一体化。在海关管理端设置智能统计功能,提供横向、纵向多元化分析法,通过智能监测外贸进出口形势、企业通关及贸易数据异常增降等情况,提高动态感知风险能力,精准开展分析研判,辅助上级决策。
4.智享信息,实现关企互联互通便捷化。在企业用户端提供自助式分析功能,实现企业申报历史可视化分析,并设置智能客服,形成以“智问”“智读”“智答”“转人工客服”为一体的企业端智能决策体系。通过深化数据应用、强化关企联动,实现分类帮扶,方便企业评估通关成本,灵活调整外贸计划。
二、实践效果
自2023年7月底在郑州铁路口岸试点应用运行以来,累计访问次数超1.8万次,指导671家企业自主选择货物最优通关模式,通关效率提升20%。
1.通关更科学。通过“通关一体化”“快通”等个性化定制模式,指导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精准选择最优申报、查验、放行节点,解决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限制问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如将场站“自动运抵”与“提前申报”相结合,车辆通过卡口时,企业根据验放指令类型科学选择落箱区,节省调拨成本292元/标箱,压缩场站作业时长约3-6小时。
2.物流更顺畅。通过“通关模式智选菜单”应用,“一企一策”对通关预期进行提前预判,科学指导企业实现通关、物流无缝衔接,助力中欧班列(郑州)从以往“站点对站点”,转变为“一单制”“门对门”服务,打造中欧班列(郑州)网上办理业务“一次都不用跑”的核心优势。货源集疏能力持续增强,省外货源占比82%。
3. 服务更高效。通过完善问题反馈,开展企业申报前指导等服务机制,解答预包装食品申报不规范、如何享受启运港退税等问题,依托智能监控系统和无人机等设备统筹集装箱“进、出、转、存”环节,实现错峰进出区,提升场站流转效率20%。今年上半年,监管中欧班列(郑州)1458班、同比增长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