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召开

时间:2025-09-26 18:58 来源:数字经济处

图片

  9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奋力建设数智强省有关情况,省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华卿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河南省“十四五”时期奋力建设数智强省有关情况


图片


  马健介绍,“十四五”时期,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加快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着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面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效能,数智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关键力量。下面从6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是数字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十四五”以来,我们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引育、产业集群提质,全面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调发展,全省数字经济规模总量不断壮大、整体结构持续优化。经测算,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成,稳居中部前列。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2.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四成。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速超过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累计提升2.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二是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建强。构建新型基础设施1个总体方案、1个支持政策和9个专项方案的“1+1+N”推进体系,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国领先,算力基础设施加快突破,交通、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深度赋能经济社会智慧化运行。全省5G网络规模、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等位居全国前列,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地位进一步稳固。制定出台省算力发展规划,推动算力中心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河南空港智算中心、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设施投用运营,全省算力规模达9.8E FLOPS,以郑州市(含航空港区)为核心,洛阳、鹤壁、商丘、信阳等市为区域增长极,各地多点配套发展的“一核四极多点”总体布局初步构建。“一轴一廊”示范通道(京津冀-粤港澳主轴和大陆桥走廊河南段)成功入选全国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首批示范区域,建成投运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智能充电桩实现全覆盖。

  三是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全省数据产业生态不断繁荣。成功创建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印发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政策文件,加快构建省级数据基础性制度框架体系。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组织开展省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领域转型升级。成功举办两届“数据要素×”大赛河南分赛,在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行业领域遴选一批融合应用典型案例。支持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创新发展,在多个省市设立服务基地和运营中心,加快推进与国内其他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持续完善交易规则、丰富产品体系,累计上架数据产品和服务达1600余项。出台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培育认定首批数据企业,全省数据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

  四是数字产业化发展提级扩能。强化以“链”谋变、以“链”赢新,着力提升数字产业能级,筑牢数智强省建设根基。聚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面构建数字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全省手机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先进计算实现“从无到有”向“局部领先”转变,计算机设备年产量突破百万台,阿帕斯、中原智企等大模型通过备案,鹤壁淇滨区商业卫星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郑州市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下一代网络产业集群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多次获国务院督察激励,2024年全省数字产业业务收入近8000亿元。骨干企业加速壮大,落地超聚变全球总部基地和研发中心、紫光超级智能工厂、惠科新型显示基地、富士康新事业总部等一批重大工程,2024年,超聚变营业收入达435亿元,AI服务器位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紫光集团在豫产值超百亿元,汉威气体传感器、森霸热释电传感器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培育形成致欧家居、海一云商、中钢网等一批平台经济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五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全方位、全链条推动数字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应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持续加强转型支撑能力建设,培育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5家、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25家,面向行业领域和园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布局建设制造、养殖、种植等13家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支持牧原、卫华、翔宇等现代农业、工业制造、医疗健康领域龙头企业建设综合性数字赋能平台,打通跨行业跨领域数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智转型。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智慧文旅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中铁装备盾构工厂智慧管理平台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郑州、新乡、鹤壁、洛阳、许昌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六是数字化治理服务加速提升。统筹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增强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能力,丰富普惠数字公共服务。数字政务提质增效,“高效办成一件事”取得显著进展,33项“一件事”累计惠及企业群众办事4.8亿件(次)。数字城市迭代升级,出台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系统构建我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基础框架,持续深化郑州、鹤壁等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郑州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实践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数字乡村持续深化,培育50个省级试点,栾川、兰考等6个县(市、区)获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数字社会普惠便捷,构建教育领域助教、助管、助研特色应用模型体系,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地图,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发布国内首个应用临床眼科大模型“伏羲慧眼”,开展医保线上购药服务试点,建成投用省医检互认系统,累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近3000万次。

  “十四五”时期,数智强省建设有力支撑了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望“十五五”,我们将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坚持“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同向发力,坚定不移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数字河南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强大动能。


答记者问


图片


  记者:河南是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之一,郑州等地近期获批成为省级先行区,能否介绍一下近年来河南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郑华卿:我省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其作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数智强省的关键举措。“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生态培育为主线,系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面,重点介绍四方面情况。

  一是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制定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年度建设工作要点,遴选确定郑州、新乡等8个改革决心大、探索试验力度强、规划科学合理的地市建设省级先行区,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市场培育、数据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出台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行动方案,实施数据基础制度创新等8大行动,加快畅通数据资源汇聚融合、开发利用、流通交易循环。制定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数据开发利用全流程制度规则框架,近期将印发实施。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数据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制定省数据资源登记服务管理办法,依托国家平台登记了一批优质数据资源、产品和服务,初步构建全省统一的数据资源登记管理体系。

  二是数据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算力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供给质量显著提高,全省算力规模达9.8E FLOPS,其中,“一核四极”区域算力规模占比达到79.6%,高性能算力占比73.5%。算力监测调度体系初步形成,省算力调度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汇聚省内外算力7.5E FLOPS,实现与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甘肃等“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地区算力中心联通,全省算力监测系统首批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试验验证平台。数据流通利用设施不断完善,郑州市成功纳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首批先行先试名单,开展基于数据元件的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试点建设。省医科院医疗健康可信数据空间等项目加快推进,郑州市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

  三是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出台《河南省“数据要素×”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等12个行业布局31个专项任务,加快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开展交通物流、文化旅游、医疗健康、低空经济等13个重点领域23个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推动郑州、洛阳入选国家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城市。连续举办两届“数据要素×”大赛河南分赛,聚焦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一批数据要素赋能典型解决方案,全省“供数、用数”氛围明显浓厚。去年,我省有16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多源数据融合助力恶劣天气交通保通保畅”项目获得全国总决赛交通运输赛道第2名,今年,参加河南分赛的项目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28个团队脱颖而出,入围全国总决赛。

  四是数据产业生态加快培育。出台《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省级数据企业培育库,首批认定的179家数据企业均纳入培育序列,依规享受有关财政奖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一区多园”格局,建成郑州金水科教园区、洛阳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重点载体,培育7个省级数据标注基地,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推动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提级扩能,设立多地运营中心和10余个行业数据专区,持续丰富数据产品与服务供给,探索开展数字人参、数字普洱等数字消费业务。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强化算网协同发展,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数据产业聚链成群,深度融入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努力为“十五五”时期数智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谱写数字河南更加出彩新篇章。